1) split charging
分批装料
2) batching
分批
1.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one-machine scheduling problem with batching under chainlike precedence constraints is strongly NP-hard, which answers an open question proposedin Albers and Brucker (1993).
在本文,我们证明链式先后关系下的单机分批排序问题是强NP困难的,解决了Albers和Brucker(1993)提出的待解决问题。
3) batch
分批
1.
In this paper,a variant single machine scheduling problem with both batching and rejection is addressed.
首次考虑了工件可拒绝的单机分批排序问题,目标函数是极小化最大完工时间加上被拒绝工件的拒绝费用之和。
2.
N jobs arrive at same time and need to be processed in batches by the same machine.
文中考虑下述单机分批问题:对时刻零同时到达的n个工件需分成若干批在同台机器上加工,同批工件加工时相邻,任一工件的完工时间为所在批中全部工件完工时的时间,机器每加工一批工件需一相同的调整时间。
4) batch culture
分批发酵
1.
In batch culture for Kefiran production with 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the maximal values of average specific growth rate and average specific production rate of Kefiran were obtained at a higher temperature(33℃)in the first culture stage,afterwards,their maximums were obtained at a lower temperature(28℃).
分析了温度对开菲尔基质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分批发酵生产胞外多糖Kefiran过程的影响,发现在发酵前期细胞平均比生长速率和Kefiran平均比合成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较高(33℃),在发酵后期二者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温度较低(28℃),因此提出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以提高Kefiran分批发酵的产量和发酵强度。
2.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batch fermentation results, the fed-batch culture for PHB production wascarried out in a 2 L fermentor with glucose-utilizing strain A.
以能利用葡萄糖为碳源的真养产碱杆菌为生产菌株,在研究和分析了分批发酵结果的基础上,在2L台式罐上进行了PHB的流加发酵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流加发酵法生产PHB,可大辐度地提高PHB的产量,发酵50h,细胞ρ(DW)和ρ(PHB)可分别达到50。
3.
The hyaluronic acid (HA) production by batch and fed batch cultures in flask and fermentor was studied, and the primary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在耗糖量相同的情况下,分批发酵比多次加料或流加发酵具有更高的HA产量和转化率;分批发酵初糖7% ,发酵24 h 左右,产HA3。
5) batch fermentation
分批发酵
1.
Kinetic models of sisomicin in a batch fermentation process;
西索米星分批发酵过程动力学模型
2.
Analysis of batch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glutathione under different control modes of dissolved oxygen;
不同溶氧控制方式下的谷胱甘肽分批发酵过程分析
3.
Model constructing in 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 (MTG) batch fermentation;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分批发酵模型的建立
6) fed-batch
分批补料
1.
Preparation of cellulase-poor xylanase by Trichoderma reesei Rut C30 in batch and fed-batch fermenta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biobleaching were investigated.
研究了里氏木霉RutC30在分批培养和分批补料培养模式下合成低纤维素酶酶活力的木聚糖酶及其在生物漂白上的应用。
2.
During the high density fermentation,some toxic inhibitor metabolites produced,which could be decreased by fed-batch culture.
在高密度发酵过程中 ,会产生一些有害抑制代谢副产物 ,但通过分批补料可以降低影响。
3.
coli DH5α/pDH-B 2m and the condition suitable for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mature peptide of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was carried out in 500mL shaking flasks and then transferred to NBS Bioflo IV, a 20L DO feed-back fed-batch culture system, to obtain rhBMP-2.
coliDH5α pDH B2 m在 5 0 0mL摇瓶中进行了培养条件的摸索实验 ,并在此基础上扩大至NBSBiofloIV 2 0L发酵罐 ,利用溶氧反馈 -分批补料培养技术 :在培养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溶解氧 (4 0 % ) ,以溶氧值在线反馈控制搅拌速度及流加补料培养基 ,使细菌保持适当的比生长率 ,成功地进行了工程菌的高密度培养 ,最终菌体密度达OD60 0 =5 7,每升干菌量 2 2 。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高炉供料和装料系统
高炉原料经过预处理后的储存、输送、提升、装炉等设备所组成的系统。
高炉供料系统 供料系统的特点是运输数量大、工作节律性强。它的任务是将经过预处理的铁矿石、焦炭和辅助原料分别从原料场、烧结厂、炼焦厂用火车或皮带运输机送到高炉贮焦槽和贮矿槽。贮焦槽容积约为高炉容积的 0.7倍,贮焦6~8小时;贮矿槽容积约为高炉容积的1.6倍,贮矿9~14小时;辅助原料贮存20小时左右。原料、燃料由筛分器筛分后,经称量车卸入料罐或料车;20世纪上半叶大多使用斜桥供料;70年代大型高炉使用带式输送机上料,皮带宽1.6~2.5米,斜倾角12°~13°左右,速度2米/秒左右。
炉顶装料设备 早期小高炉炉顶为敞口式,由人工装料。后来发展为封闭式。1850年出现单钟炉顶;1907年出现双钟炉顶;60年代以后出现三钟炉顶、带封闭阀的双钟炉顶和最新的无钟炉顶(见图)。炉顶大钟的斜度50°~60°,一般53°,采用二段斜倾角,外加护板,一般寿命约为5~7年。高炉大型化以后,大钟太大,运输不便,而且造成炉顶的布料径向不匀。60年代联邦德国设置可调炉喉导料板,改进布料,煤气利用率增高,焦比降低约30公斤/吨生铁,并能保护炉身砖衬。日本有带导料板和密封阀双钟炉顶的高炉。
现在新建高炉多采用无钟炉顶。这种炉顶是1970年由卢森堡保罗·伍尔斯公司(S.A.Paul Wurth Co.简称P.W.)发展的,1972年在联邦德国试验成功。中国首钢1979年在2号高炉,1982年在4号高炉采用这种炉顶,取得很好效果。无钟炉顶有带密封阀的炉顶料仓和旋转溜槽。它有以下优点:①可选择多种布料方式,如圆环布料、扇形布料、螺旋布料、定点布料等,实现最佳布料,充分利用煤气能量,并能防止炉内布料偏斜现象和堵塞局部气流通道。②原料、燃料混层较少,对高炉使用球团和型焦有利。③设备重量较一般炉顶约减轻一半,炉顶吊车可由 120吨改为30吨,炉顶框架可降低,节省投资。④维修方便,更换溜槽时间仅为4~8小时(各式有钟炉顶换大钟需2~7日),提高高炉作业率,延长高炉寿命。无钟炉顶用的炉料必须粒度整齐,否则粒度偏析大。
1944年美国高炉首先把炉顶压力提高到 0.7大气压(按超压量计)进行操作。高压操作对高炉顺行和增产效果明显,对降低焦比也有利。近年炉顶压力一般在1.0~2.5大气压,最高可达3大气压。高压炉顶设置均压阀和放散阀,大小钟斗内一般充有净煤气。
高炉供料系统 供料系统的特点是运输数量大、工作节律性强。它的任务是将经过预处理的铁矿石、焦炭和辅助原料分别从原料场、烧结厂、炼焦厂用火车或皮带运输机送到高炉贮焦槽和贮矿槽。贮焦槽容积约为高炉容积的 0.7倍,贮焦6~8小时;贮矿槽容积约为高炉容积的1.6倍,贮矿9~14小时;辅助原料贮存20小时左右。原料、燃料由筛分器筛分后,经称量车卸入料罐或料车;20世纪上半叶大多使用斜桥供料;70年代大型高炉使用带式输送机上料,皮带宽1.6~2.5米,斜倾角12°~13°左右,速度2米/秒左右。
炉顶装料设备 早期小高炉炉顶为敞口式,由人工装料。后来发展为封闭式。1850年出现单钟炉顶;1907年出现双钟炉顶;60年代以后出现三钟炉顶、带封闭阀的双钟炉顶和最新的无钟炉顶(见图)。炉顶大钟的斜度50°~60°,一般53°,采用二段斜倾角,外加护板,一般寿命约为5~7年。高炉大型化以后,大钟太大,运输不便,而且造成炉顶的布料径向不匀。60年代联邦德国设置可调炉喉导料板,改进布料,煤气利用率增高,焦比降低约30公斤/吨生铁,并能保护炉身砖衬。日本有带导料板和密封阀双钟炉顶的高炉。
现在新建高炉多采用无钟炉顶。这种炉顶是1970年由卢森堡保罗·伍尔斯公司(S.A.Paul Wurth Co.简称P.W.)发展的,1972年在联邦德国试验成功。中国首钢1979年在2号高炉,1982年在4号高炉采用这种炉顶,取得很好效果。无钟炉顶有带密封阀的炉顶料仓和旋转溜槽。它有以下优点:①可选择多种布料方式,如圆环布料、扇形布料、螺旋布料、定点布料等,实现最佳布料,充分利用煤气能量,并能防止炉内布料偏斜现象和堵塞局部气流通道。②原料、燃料混层较少,对高炉使用球团和型焦有利。③设备重量较一般炉顶约减轻一半,炉顶吊车可由 120吨改为30吨,炉顶框架可降低,节省投资。④维修方便,更换溜槽时间仅为4~8小时(各式有钟炉顶换大钟需2~7日),提高高炉作业率,延长高炉寿命。无钟炉顶用的炉料必须粒度整齐,否则粒度偏析大。
1944年美国高炉首先把炉顶压力提高到 0.7大气压(按超压量计)进行操作。高压操作对高炉顺行和增产效果明显,对降低焦比也有利。近年炉顶压力一般在1.0~2.5大气压,最高可达3大气压。高压炉顶设置均压阀和放散阀,大小钟斗内一般充有净煤气。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