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nalog of agrotic pheromone
地老虎性信息素类似物
1.
The analog of agrotic pheromone E- 7 -pentadecen- 1 - ol acetate is synthesized from aleutric acid by three steps.
以紫胶桐酸为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了地老虎性信息素类似物E-7-十五碳稀-1-醇乙酸酯。
2) pheromone analogues
信息素类似物
3) alarm pheromone analogous
警戒信息素类似物
1.
Aphis alarm pheromone analogous ( E)-2-ethyl-6,10-dimethyl-1,5,9-unde-cantriene was synthesized by reacting ethyl copper with 6,10-dimethylundecandien-1-yne,which vvas prepared by reacting CH≡C CH_2MgBr with brominated prodtict of citronel-lol.
蚜虫警戒素类似物的合成黄锦霞,覃彩覃,钟建华,陈家威(湖北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62)关键词蚜虫,警戒信息素类似物,合成1972年Bowers等 ̄[1]从棉蚜Aphisgosspyii等6种蚜虫中提取并鉴定了蚜虫警戒信息素的主成份为E-β-法尼烯(E。
4) moth sex pheromone
蛾类性信息素
5)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s
促性腺素释放素类似物
1.
AIM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girls with 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
目的观察促性腺素释放素类似物———曲普瑞林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孩的临床疗效。
6) Sex pheromone extracts
性信息素提取物
补充资料:地老虎
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又名切根虫、夜盗虫。俗称地蚕。多食性作物害虫。种类很多,农业生产上造成危害的有10余种。其中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黄地老虎(A.segetum)、大地老虎(A.tokionis)、 白边地老虎(Euxoa oberthuri)和警纹地老虎 (E.exclamationis)等尤为重要。均以幼虫为害。寄主和为害对象有棉、玉米、高粱、粟、麦类、薯类、豆类、麻类、苜蓿、烟草、甜菜、油菜、瓜类以及多种蔬菜等。药用植物、牧草和林木苗圃的实生幼苗也常受害。多种杂草常为其重要寄主。
特征、分布和发生代数
小地老虎 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前翅黑褐色,有肾状纹、环状纹和棒状纹各一,肾状纹外有尖端向外的黑色楔状纹与亚缘线内侧 2个尖端向内的黑色楔状纹相对。卵半球形,直径0.6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呈棕褐色。老熟幼虫体长37~50毫米,黄褐至黑褐色;体表密布黑色颗粒状小突起,背面有淡色纵带;腹部末节背板上有2条深褐色纵带。蛹体长18~24毫米,红褐至黑褐色;腹末端具 1对臀棘。世界性分布。在中国遍及各地,但以南方旱作及丘陵旱地发生较重;北方则以沿海、沿湖、沿河、低洼内涝地及水浇地发生较重。南岭以南可终年繁殖;由南向北年发生代数递减,如广西南宁7代,江西南昌5代,北京4代,黑龙江2代。
黄地老虎 成虫体长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前翅黄褐色,肾状纹的外方无黑色楔状纹。卵半球形,直径0.5毫米,初产时乳白色,以后渐现淡红斑纹,孵化前变为黑色。老熟幼虫体长32~45毫米,淡黄褐色;腹部背面的4个毛片大小相近。蛹体长16~19毫米,红褐色。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及甘肃乌鞘岭以西地区及黄河、淮河、海河地区;也见于苏联、非洲、印度和日本等地。华北和江苏一带年发生3~4代,新疆2~3代,内蒙古2代。
大地老虎 成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52~62毫米;前翅黑褐色,肾状纹外有一不规则的黑斑。卵半球形,直径1.8毫米,初产时浅黄色,孵化前呈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41~61毫米,黄褐色;体表多皱纹。蛹体长23~29毫米,腹部第4~7节前缘气门之前密布刻点。分布也较普遍,并常与小地老虎混合发生;以长江流域地区为害较重。中国各地均一年发生1代。
白边地老虎 成虫体长17~21毫米,翅展37~45毫米;前翅的颜色和斑纹变化大,由灰褐至红褐色,一种为白边型,前翅前缘有白色至黄色的淡色宽边;另一种是暗化型,前翅全部深暗无白色宽边。卵半圆球形,直径0.7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呈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35~40毫米,体表光滑无微小颗粒;头部黄褐色有明显"八"字纹。蛹体长18~20毫米,黄褐色,腹部第4~7节前缘有许多小刻点。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和黑龙江的部分地区,全年发生1代。
警纹地老虎 成虫体长16~20毫米,翅展33~37毫米;前翅灰白至灰褐色,环状纹与肾状纹配置似惊叹号。卵半球形,直径0.75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孵化时呈黑色;表面有隆起的纵横线。老熟幼虫体长38~42毫米;头部黄褐色有1对八字形黑褐色条纹。蛹体长14~18毫米,红褐色,腹末有臀棘 1对。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内蒙古、西藏一带,并常与黄地老虎混合发生。在新疆每年可发生2代。地老虎在全国各地均以第1代发生为害严重,春播作物受害最烈。
习性 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因虫种而不同。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对黑光灯均有趋性;对糖酒醋液的趋性以小地老虎最强;黄地老虎则喜在大葱花蕊上取食作为补充营养。卵多产在土表、植物幼嫩茎叶上和枯草根际处,散产或堆产。3龄前的幼虫多在土表或植株上活动,昼夜取食叶片、心叶、嫩头、幼芽等部位,食量较小。3龄后分散入土,白天潜伏土中,夜间活动为害,常将作物幼苗齐地面处咬断,造成缺苗断垄。有自残现象。
地老虎的越冬习性较复杂。黄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均以老熟幼虫在土下筑土室越冬。白边地老虎则以胚胎发育晚期而滞育的卵越冬。大地老虎以3~6龄幼虫在表土或草丛中越夏和越冬。小地老虎越冬受温度因子限制:1月份0℃(北纬33°附近)等温线以北不能越冬;以南地区可有少量幼虫和蛹在当地越冬;而在四川则成虫、幼虫和蛹都可越冬。关于小地老虎的迁飞性,已引起普遍重视。1979~1980年中国有关科研机构用标记回收方法,首次取得了越冬代成虫由低海拔向高海拔迁飞直线距离22~240公里和由南向北迁飞490~1818公里的记录;并查明 1月份10℃等温线以南的华南为害区及其以南是国内主要虫源基地,江淮蛰伏区也有部分虫源,成虫从虫源地区交错向北迁飞为害。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地老虎发生的主要生态因素有:①温度。高温和低温均不适于地老虎生存、繁殖。在温度30℃±1℃或 5℃以下条件下,可使小地老虎1~3 龄幼虫大量死亡。平均温度高于30℃时成虫寿命缩短,一般不能产卵。冬季温度偏高,5月份气温稳定,有利于幼虫越冬、化蛹、羽化?佣? 1代卵的发育和幼虫成活率高,为害就重。黄地老虎幼虫越冬前和早春越冬幼虫恢复活动后,如遇降温、降雪,或冬季气温偏低,易大量死亡。越冬代成虫盛发期遇较强低温或降雪不仅影响成虫的发生,还会因蜜源植物的花受冻,恶化了成虫补充营养来源而影响产卵量。②湿度和降水。大地老虎对高温和低温的抵抗能力强,但常因土壤湿度不适而大量死亡。小地老虎在北方的严重为害区多为沿河、沿湖的滩地或低洼内涝地以及常年灌区。成虫盛发期遇有适量降雨或灌水时常导致大发生。土壤含水量在15~20%的地区有利于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产卵。黄地老虎多在地势较高的平原地带发生,如灌水期与成虫盛发期相遇为害就重。在黄、淮、海地区,前一年秋雨多、田间杂草也多时,常使越冬基数增大,翌年发生为害严重。③其他因素。如前茬作物、田间杂草或蜜源植物多时,有利于成虫获取补充营养和幼虫的转移,从而加重发生为害。自然天敌中如姬蜂、寄生蝇、绒茧蜂等也对地老虎的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防治措施 ①春播作物在播种前精细整地;清除杂草,种植诱杀作物;播种时用药剂拌种;出苗后用毒土或颗粒剂撒施,或用鲜草毒饵,防治高龄幼虫,或直接喷布药液。对棉花、白菜上的黄地老虎可用颗粒体病毒防治。②移栽作物在移栽前即行喷药或将田间残留杂草及菜叶集成堆拌药诱杀;移栽时在苗株周围撒施药环或药液灌根。③对撒播的密植作物如小白菜、菠菜、绿肥等,由于植株间的补偿作用,应根据虫口密度确定防治指标决定是否防治。
特征、分布和发生代数
小地老虎 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前翅黑褐色,有肾状纹、环状纹和棒状纹各一,肾状纹外有尖端向外的黑色楔状纹与亚缘线内侧 2个尖端向内的黑色楔状纹相对。卵半球形,直径0.6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呈棕褐色。老熟幼虫体长37~50毫米,黄褐至黑褐色;体表密布黑色颗粒状小突起,背面有淡色纵带;腹部末节背板上有2条深褐色纵带。蛹体长18~24毫米,红褐至黑褐色;腹末端具 1对臀棘。世界性分布。在中国遍及各地,但以南方旱作及丘陵旱地发生较重;北方则以沿海、沿湖、沿河、低洼内涝地及水浇地发生较重。南岭以南可终年繁殖;由南向北年发生代数递减,如广西南宁7代,江西南昌5代,北京4代,黑龙江2代。
黄地老虎 成虫体长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前翅黄褐色,肾状纹的外方无黑色楔状纹。卵半球形,直径0.5毫米,初产时乳白色,以后渐现淡红斑纹,孵化前变为黑色。老熟幼虫体长32~45毫米,淡黄褐色;腹部背面的4个毛片大小相近。蛹体长16~19毫米,红褐色。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及甘肃乌鞘岭以西地区及黄河、淮河、海河地区;也见于苏联、非洲、印度和日本等地。华北和江苏一带年发生3~4代,新疆2~3代,内蒙古2代。
大地老虎 成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52~62毫米;前翅黑褐色,肾状纹外有一不规则的黑斑。卵半球形,直径1.8毫米,初产时浅黄色,孵化前呈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41~61毫米,黄褐色;体表多皱纹。蛹体长23~29毫米,腹部第4~7节前缘气门之前密布刻点。分布也较普遍,并常与小地老虎混合发生;以长江流域地区为害较重。中国各地均一年发生1代。
白边地老虎 成虫体长17~21毫米,翅展37~45毫米;前翅的颜色和斑纹变化大,由灰褐至红褐色,一种为白边型,前翅前缘有白色至黄色的淡色宽边;另一种是暗化型,前翅全部深暗无白色宽边。卵半圆球形,直径0.7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呈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35~40毫米,体表光滑无微小颗粒;头部黄褐色有明显"八"字纹。蛹体长18~20毫米,黄褐色,腹部第4~7节前缘有许多小刻点。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和黑龙江的部分地区,全年发生1代。
警纹地老虎 成虫体长16~20毫米,翅展33~37毫米;前翅灰白至灰褐色,环状纹与肾状纹配置似惊叹号。卵半球形,直径0.75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孵化时呈黑色;表面有隆起的纵横线。老熟幼虫体长38~42毫米;头部黄褐色有1对八字形黑褐色条纹。蛹体长14~18毫米,红褐色,腹末有臀棘 1对。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内蒙古、西藏一带,并常与黄地老虎混合发生。在新疆每年可发生2代。地老虎在全国各地均以第1代发生为害严重,春播作物受害最烈。
习性 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因虫种而不同。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对黑光灯均有趋性;对糖酒醋液的趋性以小地老虎最强;黄地老虎则喜在大葱花蕊上取食作为补充营养。卵多产在土表、植物幼嫩茎叶上和枯草根际处,散产或堆产。3龄前的幼虫多在土表或植株上活动,昼夜取食叶片、心叶、嫩头、幼芽等部位,食量较小。3龄后分散入土,白天潜伏土中,夜间活动为害,常将作物幼苗齐地面处咬断,造成缺苗断垄。有自残现象。
地老虎的越冬习性较复杂。黄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均以老熟幼虫在土下筑土室越冬。白边地老虎则以胚胎发育晚期而滞育的卵越冬。大地老虎以3~6龄幼虫在表土或草丛中越夏和越冬。小地老虎越冬受温度因子限制:1月份0℃(北纬33°附近)等温线以北不能越冬;以南地区可有少量幼虫和蛹在当地越冬;而在四川则成虫、幼虫和蛹都可越冬。关于小地老虎的迁飞性,已引起普遍重视。1979~1980年中国有关科研机构用标记回收方法,首次取得了越冬代成虫由低海拔向高海拔迁飞直线距离22~240公里和由南向北迁飞490~1818公里的记录;并查明 1月份10℃等温线以南的华南为害区及其以南是国内主要虫源基地,江淮蛰伏区也有部分虫源,成虫从虫源地区交错向北迁飞为害。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地老虎发生的主要生态因素有:①温度。高温和低温均不适于地老虎生存、繁殖。在温度30℃±1℃或 5℃以下条件下,可使小地老虎1~3 龄幼虫大量死亡。平均温度高于30℃时成虫寿命缩短,一般不能产卵。冬季温度偏高,5月份气温稳定,有利于幼虫越冬、化蛹、羽化?佣? 1代卵的发育和幼虫成活率高,为害就重。黄地老虎幼虫越冬前和早春越冬幼虫恢复活动后,如遇降温、降雪,或冬季气温偏低,易大量死亡。越冬代成虫盛发期遇较强低温或降雪不仅影响成虫的发生,还会因蜜源植物的花受冻,恶化了成虫补充营养来源而影响产卵量。②湿度和降水。大地老虎对高温和低温的抵抗能力强,但常因土壤湿度不适而大量死亡。小地老虎在北方的严重为害区多为沿河、沿湖的滩地或低洼内涝地以及常年灌区。成虫盛发期遇有适量降雨或灌水时常导致大发生。土壤含水量在15~20%的地区有利于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产卵。黄地老虎多在地势较高的平原地带发生,如灌水期与成虫盛发期相遇为害就重。在黄、淮、海地区,前一年秋雨多、田间杂草也多时,常使越冬基数增大,翌年发生为害严重。③其他因素。如前茬作物、田间杂草或蜜源植物多时,有利于成虫获取补充营养和幼虫的转移,从而加重发生为害。自然天敌中如姬蜂、寄生蝇、绒茧蜂等也对地老虎的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防治措施 ①春播作物在播种前精细整地;清除杂草,种植诱杀作物;播种时用药剂拌种;出苗后用毒土或颗粒剂撒施,或用鲜草毒饵,防治高龄幼虫,或直接喷布药液。对棉花、白菜上的黄地老虎可用颗粒体病毒防治。②移栽作物在移栽前即行喷药或将田间残留杂草及菜叶集成堆拌药诱杀;移栽时在苗株周围撒施药环或药液灌根。③对撒播的密植作物如小白菜、菠菜、绿肥等,由于植株间的补偿作用,应根据虫口密度确定防治指标决定是否防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