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daptation consciousness
适应意识
1.
On the basis of consUering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a new con-cept of adapt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t’s importance and significance are presented.
本文在考察“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意识”这一新概念,并指出这一新概念出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初步探讨了适应意识的主旨和基本内涵,认为它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有。
2) pursuing comfort
求适意识
1.
Then we generalized two features of his literature and art thought :pursuing saint and pursuing comfort.
同时他的追圣意识与求适意识 ,对于了解晚明社会的士人精神状态不无裨益。
3) Adaptive significance
适应意义
1.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is reviewed,with emphasis 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governing summer diapause,its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daptive significance.
着重讨论诱导、维持、终止夏滞育的主要环境因子 ,夏滞育的生态特征和它的生态适应意义。
4) satisfaction-adaptation
满意适应
5) application consciousness
应用意识
1.
Enough attention is not payed to application consciousness i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数学应用意识的淡薄,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并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途径着力培养这一意识。
2.
In China,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declared that we should develop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consciousness of mathematics.
在我国,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003年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十个基本理念之一。
3.
Meanwhile,mathematical education needs application consciousness worse than before.
社会对数学的要求日新月异,数学教育对应用意识的呼吁越来越强烈,而与此同时,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较弱,应用题的解答普遍不乐观,因此本文从应用意识培养的角度研究应用题的教学,主要目的是提出应用题教学的教学策略,改善应用题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 applied consciousness
应用意识
1.
To cultivate excellent applied talents,first in importance,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ultivate the applied consciousness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高职高专院校要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首先要培养数学教师的数学应用意识。
2.
The program for the competition, its distinguishing feature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mathematical study for high school student are included, especially the affect on raising their applied consciousness and exciting their mind for their creation.
特别是在增强中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中所起的作用 。
补充资料:《活动 意识 个性》
Α.Н.列昂节夫著。它是作者晚期的理论著作。苏联政治出版社1975年出版。全书仅10余万字,分5章:①马克思主义和心理学;②心理反映;③心理学中的活动问题;④活动与意识;⑤活动与个性。198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李沂等的中译本。列昂节夫多年研究活动问题,包括物质的感性-对象活动的结构和发生,对个体心理过程形成的作用;心理、意识的产生对生活活动、劳动活动的依从性;根据主导活动形式划分个体心理发展年龄阶段;提出主体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在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彼此相互过渡理论等。他以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于1972~1974年的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上连续发表长篇论文:"心理学中的活动问题","活动和意识","活动和个性"。最后改写成此书,出版后获罗蒙诺索夫一等奖。本书是关于心理学方法论问题的专著,书中全面地阐述了作者的活动观点,在苏联心理学界有较大影响。作者在书中谈到,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对现实的心理反映(它中介着个体的生活)的产生、功能和结构的具体科学。而要建立这样一门科学的完整体系,最重要的是 3个范畴:对象活动、人的意识、个性。因而,他写这本书的任务不是阐述一些具体的心理学观点和理论,而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性、人的活动、意识、个性的学说去寻求获取这些具体的观点和理论的方法与途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