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O点阵理论
1)  O-lattice theory
O点阵理论
1.
The crystallography of fcc/bcc(bct) martensite transformation, including nucleation and growth, has been discus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invariant-line and O-lattice theory.
将不变线理论和O点阵理论应用于fcc/bcc(bct)马氏体相变的可滑移生长界面的设计,建立了马氏体形核与长大的 晶体学模型。
2)  O-lattice
O-点阵
3)  static lattice waves theory
点阵驻波理论
4)  lattice gauge theory
点阵规范理论
5)  O-lattice model
O点阵模型
6)  Judd-Ofelt theory
J-O理论
1.
Judd-Ofelt theory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intensity parameters(Ωt),the spontaneous emission probability,the branching ratio and the radiative lifetime of the state 4G5/2.
通过J-O理论计算出强度参数(Ωt),同时计算了对应于4G5/2能级的自发跃迁几率、荧光分支比和辐射寿命。
补充资料:点阵平面指数和点阵方向指数
      在金属学问题中,往往需要涉及点阵中某个晶面和晶向。晶体的晶面和晶向,可用密勒指数(Miller in-dices)的规定符号来表示。取平行于晶胞边棱的三个轴x,y,z,每根轴分为长度与晶胞边长(a,b,c)相等的等分,沿各轴的距离就用这些边长的倍数来表示。当标志一个晶面时,先确定此平面在三根轴上的截距,然后取截距的倒数并通分,即化为同分母的分数。截距的倒数便成为 h/n,k/n,l/n 的形式,这里 h,k,l是整数,n是公分母,把整数h,k,l括入一个圆括号内,就得到了晶面的密勒指数(h k l),简称晶面指数。图1所示晶面在x,y,z三根轴的截距相应为2,3,1,OP=2,OQ=3,OR=1,倒数各为1/2,1/3,1,公分母为6,因此截距的倒数可写为3/6,2/6,6/6。(3 2 6)即用来表示这个晶面。由此得出的这些指数只说明关于晶面的几何关系,而对原子在晶面上的分布或类型并未涉及。另一方面,一组密勒指数,例如(3 2 6),不仅描述一个晶面,而且描述所有与之平行的晶面。例如截距为4、6和2的平面必定和图1所示平面平行,并可证明其密勒指数也是(3 2 6)。
  
  图2示出立方晶系的一些重要晶面。其中指数为 0表示平行于某一晶轴的晶面,与该轴相交于无限远;而一个晶面与晶轴交于负向时,则在指数上方画一短横线表示。对于晶体学相同而只是取向不同的一族晶面,用另一种括号,如{100}表示所有的立方体面,包括(100),(ī00),(010),(0ī0),(001)和(00ī)各晶面。
  
  点阵的晶向用方括号表示。标定时,先通过原点沿此方向作一直线,然后根据晶胞边长确定此直线上一点的坐标,如x=a,y=-2b,z=c/3。晶向指数就是和这些坐标成正比的最小整数〔3宮1〕。在立方晶系中晶向总是和具有相同指数的晶面相垂直,如〔111〕垂直于(111),等同的晶向族,如〔100〕,〔010〕,〔001〕,〔ī00〕,〔0ī0〕和〔00ī〕用<100>表示。
  
  六方晶系中除密勒指数外,往往使用另一种密勒-布喇菲法。六方对称性要求四个坐标轴(图3),三根轴x、y、u在底面上,并沿密排方向互呈120°夹角,第四根轴则垂直于底面。箭头指向为轴的正方向,按x、y、u、z 顺序测出晶面在这四个轴上的截距,可定出其密勒-布喇菲指数为(hkil),而且i=-(h+k),或h+k+i=0。图4示出六方晶系的一些重要晶面。容易证明,(10ī0)面就是密勒指数表示的(100)面。六方晶系的晶向同样可用三指数密勒系(图4)或四指数密勒-布喇菲系表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