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大气-土壤-小麦
1)  air soil wheat
大气-土壤-小麦
1.
In this paper, the distribution and movement of lead in the air soil wheat ecosystem around the 107 # state road were studied.
研究铅在国道附近大气-土壤-小麦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及其迁移规律。
2)  wheat soil
小麦土壤
3)  soil-wheat system
土壤-小麦系统
1.
Cr safety limits in different soil type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agro-geological geochemical evaluation and measured data of Cr in the soil-wheat system in the Henan Huanghuai plain,Henan.
利用农业地质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原理和河南黄淮平原土壤-小麦系统Cr元素的实测数据,获得了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Cr安全界限值,再用"实用临界值"对安全界限值进行修正,建立了评价标准值,并利用评价标准值对河南省的土地进行了Cr生态安全评价。
2.
Our objectives were to investigate spatial distribution, accumulation and contamination of heavy metals (Pb, Cd, Zn, Cr and Cu) in a roadside soil-wheat system and assess the health risk of heavy metals for persons eating the wheat.
按离路基不同距离采集土壤、麦苗和籽粒样品,在测定样品重金属(Pb、Cd、Zn、Cr和Cu)的基础上,开展了路旁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分布、积累和污染状况分析,并对膳食小麦(Triticumaestivum)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
3.
Polluting, transferring and accumulating of heavy metals in soil-wheat system in sewage irrigation region: a case study in Huafei River in Kaifeng, Guangdong;
以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为例,研究了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Cd、Pb、Cr、Cu、Zn、Ni和As)污染、迁移和积累规律。
4)  Wheat-soil system
小麦-土壤系统
5)  soil-winter wheat system
土壤-冬小麦系统
1.
022,respectively)but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daily mean respiration rate or N2O emission from soil-winter wheat system as well as daily mean N2O emission from soi(lP>0.
通过田间试验,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土壤-冬小麦系统以及土壤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通量,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冬小麦系统、土壤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日变化的影响。
6)  soil microclimate
土壤小气候
补充资料: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水分在土壤、 植物、 大气三者之间不断迁移的系统。这一水分迁移系统最早为澳大利亚学者J.R.菲利普于1966年命名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简称为SPAC系统。
  
  SPAC系统中的水分迁移,首先是液态水自土壤向植物的根表皮运移,然后穿过根的表皮、皮层、内皮层到达木质部的导管,再沿茎、叶的导管而达叶细胞,接着在叶细胞间隙和气孔腔的壁面上发生液态水转化为汽态水的散发,所散发的水汽主要通过叶面上的气孔扩散到邻近叶面的静止空气边界层,再经空气紊流扩散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研究SPAC系统中水分迁移的基础是水势理论。水势ψ 是单位数量的水所具有的势能。一般情况下,它由重力势ψg、压力势ψp、基质势ψm和溶质势ψs等组成。重力势是由于重力场的存在而引起的。将单位数量的水分从某一点移动到所定的参考平面处,水分所做的功即为该点水分的重力势。压力势是由于压力场中压力差的存在而引起的。若SPAC系统中某一点的水分所受压力不同于参考状态下的大气压,将该点水分移至参考状态时,因附加压强的存在,水分所做的功即为该点水分的压力势。SPAC系统中的基质势是由于基质(土壤或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持作用引起的。单位数量的水分由非饱和土壤中的某一点移至参考的自由水状态,水分所做的功(负值)即为该点水分的基质势。溶质势是水溶液中所有形式的溶质对水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位数量的水分从SPAC系统中一点移动到参考的纯水状态时,水分所做的功(负值)即为该点水分的溶质势。SPAC系统中水分在不同的介质中运移,各个分势所起作用大小是不同的,因而水势可由不同分势组合。在土壤中,水势ψ主要由重力势ψg和基质势ψm组成;在植物体中,水势ψ由溶质势ψs(渗透压的负值)和压力势ψp(膨压)组成;大气中的水势ψ为其压力势ψp(水汽压)。
  
  水分总是自发地由水势高处向水势低处运移。SPAC系统中任意两点间的水势差正是克服介质阻力造成水分运移的驱动力。水分运移的通量和水势差成正比,和介质的阻抗成反比。这一水分运移的特征,在恒定流动状态下,可简单地表示为:
  
  式中q为水分运移通量; Δψ1为土壤至根表皮的水势差;Δψ2 为根表皮到根的木质部(常以根系汇集处,即根茎处为准)导管的水势差;Δψ3 为根的导管到叶细胞的水势差;Δψ4 则是叶面和大气间的水势差;R1为土壤对其中水分动移的阻力;R2为根组织的阻力,一般又可分解为由根表皮到根导管的渗透(或吸收)阻抗和沿导管的传导阻力;R3为植物茎、叶导管的传导阻力;R4为自叶面向大气的水汽扩散阻力。一般说来,水在土壤中的阻力比在植物中的阻力要大。最大的阻力是从叶部转移到大气这一段。SPAC 系统中各段水势差的数量级是:Δψ1≈106Pa,Δψ2≈106Pa ,Δψ3≈106Pa ,Δψ4≈5×107Pa。一定数量的液态水蒸发为气态水,必须消耗一定数量的汽化潜热。因此,研究SPAC系统中水分由植物叶面向大气扩散时,除了考虑水势差的作用外,还应考虑包括太阳短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等在内的能量(或热量)的转化与平衡。
  
  由于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错综分布及植物组织的复杂构造,用纯理论的方法定量地研究SPAC系统中水分迁移是困难的。目前,只能用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分析每单位地表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植物所蒸腾的水量(蒸腾强度或蒸腾率)和大气条件、植物生长状况及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