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ging reaction mechanism
老化反应机理
2) aging-protection reaction mechanism
防老化反应机理
3) aging mechanism
老化机理
1.
Combined with the mechanical data,the aging rule and aging mechanisms for PMMA in tap water were clarified qualitatively.
研究是在自来水(50℃温度)条件下对有机玻璃做了70 d(天)左右的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然后对不同老化时间的有机玻璃试样进行了宏观力学性能测试,并进一步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等手段,分析了老化前后有机玻璃试样的结构和组成差异,结合老化前后有机玻璃力学性能的变化,揭示了有机玻璃在自来水条件下的老化规律和老化机理。
2.
Some aging mechanism of polymer materials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several kinds of ways of aging testing for polymer materials.
主要综述了高分子材料老化机理及目前国内外各种高分子材料老化试验研究方法。
3.
The aging mechanism for motor control center(MCC) of nuclear plant was analysed.
分析了核电站电动机控制中心(MCC)的老化机理。
4) ageing mechanism
老化机理
1.
Finally,the ageing mechanisms of silicone rubber foam materials were deduced from some analyses,not only the molecule chain structure changes of silicone rubber during thermal-oxydative process,but also the cellular.
从理论上分析了硅橡胶主链结构在热氧老化过程中的变化,并结合硅橡胶泡沫材料的微观泡孔结构变化,提出了硅橡胶泡沫材料的热氧老化机理。
2.
Combining the difference of internal frication (IF) character and microstructure before and after ageing, the ageing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material were put forward.
结合老化前、后材料内耗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变化,对此类材料的老化机理进行了讨论,并就材料的加工工艺和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3.
The ageing mechanism of ceramic humidity-sensitive elements is investigated.
对陶瓷湿敏元件的老化机理作了分析,认为湿敏陶瓷都是由金属氧化物晶体构成,这些金属氧化物具有明显的离子性,易吸附有极性的媒质,除了能吸附水分子外,也能吸附有极性的污染物,形成憎水性表面,造成元件暂时性老化。
5) aging mechanisms
老化机理
1.
By guessing methodology, the aging mechanisms of petroleum asphalt protection layer in long-distance pipelines were analyzed and some phenomenon in the aging process were explained, which provided a good approach for studying the aging process of petroleum asphalt layer of long-distance pipelines.
以猜想方式描述分析了埋地长输管道石油沥青防护层的老化机理,解释了石油沥青防护层老化过程中实际存在的一些现象,为研究探讨长输管道石油沥青防护层老化过程提供了思路。
6) Hydration mechanism
水化反应机理
补充资料:低能核反应机理
低能核反应主要通过复合核反应和直接反应两种机理进行。
复合核反应 复合核反应模型是丹麦科学家N.玻尔于1936年提出来的。该模型假定低能核反应分两阶段进行,而且彼此独立。第一阶段为复合核的形成,即入射粒子和靶核融合为一个新核,称为复合核,历时约10-22秒;第二阶段为复合核的衰变,即复合核分解为出射粒子和剩余核,经历时间比第一阶段长得多,约为10-19~10-13秒。这样,复合核反应可表示为:A+a─→C─→B+b式中C表示复合核。以上两阶段是相互独立的,即复合核如何衰变只决定于复合核本身的性质,而与其形成方式无关。换言之,复合核对于自己的形成方式失去"记忆"。例如,复合核64Zn*可以由两个核反应生成,有三种衰变方式:
实验测得其反应截面的比为:
证实了上述假定。
直接反应 入射粒子能量较高时,与靶核表面或内部单个核子相互作用,而将本身一部分能量传递给靶核中的一个或几个核子,后者还来不及把能量分配给其他核子时就被发射出来,这种相互作用称为直接反应。直接反应是在约等于入射粒子穿越靶核所需的时间(10-22~10-20秒)内完成的。依情况不同又可分为:
①表面直接作用 当入射粒子能量比较低时,主要与靶核表面结合得最松的核子发生作用,而将后者激发(表面激发)或打出(表面嬗变)。
②体内直接作用 当入射粒子能量比较高时,可将靶核深处的核子打出来。这种反应称敲出反应。
③削裂反应 当入射粒子在靶核边缘掠过时,入射粒子的一个或几个核子被靶核所俘获,其余部分继续前进,如(d,p)反应和(d,n)反应。
④拾取反应 入射粒子掠过靶核时,从它里面拾取一个或很少几个核子而结合成较重的粒子并向外飞出,如(p,d)反应和(n,d)反应。
⑤非弹性散射 入射粒子把部分能量直接传给靶核而使后者激发,其本身则继续飞行。这种非弹性散射同复合核发射与入射粒子相同的出射粒子不同,属于直接反应。
⑥电荷交换反应 入射粒子与靶核不交换粒子,只交换电荷,如(p,n)反应和(3He,t)反应。
参考书目
M.Lefort,Nuclear Chemistry,Van Nostrand,London,1968.
复合核反应 复合核反应模型是丹麦科学家N.玻尔于1936年提出来的。该模型假定低能核反应分两阶段进行,而且彼此独立。第一阶段为复合核的形成,即入射粒子和靶核融合为一个新核,称为复合核,历时约10-22秒;第二阶段为复合核的衰变,即复合核分解为出射粒子和剩余核,经历时间比第一阶段长得多,约为10-19~10-13秒。这样,复合核反应可表示为:A+a─→C─→B+b式中C表示复合核。以上两阶段是相互独立的,即复合核如何衰变只决定于复合核本身的性质,而与其形成方式无关。换言之,复合核对于自己的形成方式失去"记忆"。例如,复合核64Zn*可以由两个核反应生成,有三种衰变方式:
实验测得其反应截面的比为:
证实了上述假定。
直接反应 入射粒子能量较高时,与靶核表面或内部单个核子相互作用,而将本身一部分能量传递给靶核中的一个或几个核子,后者还来不及把能量分配给其他核子时就被发射出来,这种相互作用称为直接反应。直接反应是在约等于入射粒子穿越靶核所需的时间(10-22~10-20秒)内完成的。依情况不同又可分为:
①表面直接作用 当入射粒子能量比较低时,主要与靶核表面结合得最松的核子发生作用,而将后者激发(表面激发)或打出(表面嬗变)。
②体内直接作用 当入射粒子能量比较高时,可将靶核深处的核子打出来。这种反应称敲出反应。
③削裂反应 当入射粒子在靶核边缘掠过时,入射粒子的一个或几个核子被靶核所俘获,其余部分继续前进,如(d,p)反应和(d,n)反应。
④拾取反应 入射粒子掠过靶核时,从它里面拾取一个或很少几个核子而结合成较重的粒子并向外飞出,如(p,d)反应和(n,d)反应。
⑤非弹性散射 入射粒子把部分能量直接传给靶核而使后者激发,其本身则继续飞行。这种非弹性散射同复合核发射与入射粒子相同的出射粒子不同,属于直接反应。
⑥电荷交换反应 入射粒子与靶核不交换粒子,只交换电荷,如(p,n)反应和(3He,t)反应。
参考书目
M.Lefort,Nuclear Chemistry,Van Nostrand,London,196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