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石矿务局
(一)概 况
坪石矿务局的前身是广东商人陈廉伯、简英甫于民国3年(1914年)开办的地利公司。民国15 年该公司破产。民国23年,商得湖南省政府同意,由广东省工业厅接管,并于民国25年由私 营转为公营。定名为粤北公司,民国33年4月15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广东省政府将粤北公司改名为粤北工矿特种股份有限公司,民国36年 5月,狗牙洞煤矿恢复生产。8月1日,改称南岭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建国后,1950年4月改称 南岭煤矿,由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燃料管理局管理。1957年1月1日移交给广东省工业厅管 理。1959年9月,南岭煤矿改由中央煤炭工业部管理,管辖南岭矿区、罗家渡矿区和连阳矿 区,改名为坪石矿务局。此后,罗家渡矿区,连阳矿区建设下马。1966年6月13日撤销矿务 局建制,恢复南岭煤矿,归省重工业厅管理。1986年10月3日改称广东省坪石矿务局,矿务 局机关设在乐昌县坪石镇。
南岭矿区地处湘粤两省交界处。矿区范围从广东省乐昌坪石镇至湖南宜章县关溪乡,长29公 里,宽0.2公里(按煤系露头计算),矿区面积48平方公里,两省各占20余平方公里。
矿区交通方便,局与下属各矿、厂皆有公路相连。南岭铁路支线与京广线坪石站衔接,从坪 石洗煤厂零公里车站至关溪矿曾家寮煤仓全长36.55公里。坪梅铁路支线也贯穿整个矿区。 原煤外销均靠铁路运输。其中:关春矿和关溪矿的原煤直接运至坪石洗煤厂,八字岭矿的原 煤,直接由南岭铁路支线火车装运外销。
南岭煤矿是广东省最早建成的近代煤矿,也是广东省成立最早的省营煤矿和主要的烟煤产地 。建国初期,南岭煤矿处于恢复时期,1952年产量5.92万 吨,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水平,1956年产量达24.11万吨,职工人数增至2154人。1957年认 为南岭地质条件复杂,煤藏量不多,开采价值和发展前途不大,几个矿井先后被压缩下马 ,只剩下关春南北平硐生产。全矿仅剩职工800余人,产量明显下降。1958年“大跃进”时 期,南岭煤矿开展夺煤会战,年产煤达20.63万吨。1960年,在坪石镇兴建了广东省首座洗 煤厂。生产井口发展到8个[关春、八字岭、上辽、曾家(包括朱家,旱桥)、分水坳、石子 岭、白茅洲、狗牙洞]。全局职工人数最多时突破了1万人。煤炭产量达到30.20万吨。由 于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扩大矿区规模,结果资源不可靠,生产上不去,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又被迫压缩生产和建设,精减职工。1962年末只保留2776人,煤炭产量降至9.53万吨。1 964年全局仅留有关春南、北斜井和八字岭五斜井两个矿生产,期末职工人数进一步压缩为1 284人。
在1970年和1975年两次夺煤大会战中,该局生产建设有了新的起色。1970年产量恢复到21万 吨水平,1975年发展到38.24万吨的新水平。打倒“四人帮”后,企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原煤产量稳步增长。1976年产煤39.27万吨,1977年43.85万吨;1979年达到50.80万吨 ,洗精煤产量达到12.69万吨,均创南岭煤矿历史最好水平。1949~1990年坪石矿务局累计 生产原煤1069.60万吨。1958~1990年,该局累计利润为-305.67万元。=00037003002010001001006
1990年末,保有储量648.5万吨,现有矿井剩余可采储量180.3万吨。保持三个生产矿井, 核定生产能力为30万吨,是年产煤36.75万吨。全局工业总产值(按现行价)2370.7万元。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原煤全员工效0.477吨/工,回采工效2.476吨/工,掘进工效0.237米 /工,总掘进率340.15米/万吨,回采工作面单采2236吨/个/月,原煤成本89.3元/吨,平 均售价55.12元/吨,企业营业外净支出257.37万元,企业利润总额-378.6万元。年末固 定资产原值8881.9万元,净值4607.6万元。年末职工505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