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聚碳酸酯和高抗冲聚苯乙烯共混增容剂
1)  compatibilizer of PC/HIPS blends
聚碳酸酯和高抗冲聚苯乙烯共混增容剂
2)  PC/HIPS blend
聚碳酸酯/高抗冲聚苯乙烯共混物
3)  MPC/HIPS blend
四甲基双酚A聚碳酸酯/高抗冲聚苯乙烯共混物
4)  SAN/PC blend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碳酸酯共混物
5)  PC/AAS blend PC/ABS
聚碳酸酯/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共混物
6)  polycarbonate/polyethylene blend
聚碳酸酯/聚乙烯共混物
补充资料:增冲鼓楼
      中国清代侗族建筑。在贵州省从江县西北约50公里的增冲寨。据碑文记载,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3),道光、光绪时曾维修。鼓楼系侗族特有的民俗建筑,是侗家聚众议事、排解纠纷、迎送宾客、对唱大歌和吹笙踩堂等重大活动的场所。一般一姓建鼓楼一座,因此又是族姓的形象标志。增冲鼓楼既保存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又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规模宏大,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价值。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增冲鼓楼为八角攒尖顶塔式木构建筑,平面呈八角形,五层十三重檐。木构架净高17.65米,楼刹通高20余米。底层地面系石块铺墁,中镶一圆形火塘,直径 1.4米。四周有立柱4根,其外立檐柱8根,柱下垫鼓形石础。立柱间置 4条大板凳,檐柱外围绕一周木栏杆,东面置一石桌,其余三面各设一门道。东南面有侗家"款约"石碑3通,落款分别为清康熙十一年(1672)、道光十年(1830)、光绪二十年(1896)。底层还悬挂道光十年制"万里和风"匾额,并有木刻楹联 4幅。除底层仅留搭梯孔外,其余各层均设置固定梯板,可盘旋至顶。2、3、4楼立柱内为空井,外铺楼板,立柱间及其外围均置木栏杆。4、5楼出檐颇长,檐下装如意斗栱。5楼顶部悬挂一木鼓,其上为如意攒尖顶,顶上复置宝葫芦。1982年贵州省政府两次拨款维修,恢复了原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