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重庆城市建设
1)  Construction of Chongqing City
重庆城市建设
2)  city [英]['sɪti]  [美]['sɪtɪ]
重庆城市
1.
Study on replacement of city land in Chongqing;
重庆城市土地置换问题研究
3)  urban zone of Chongqing
重庆市主城
1.
Calculation based on ADMS-Urban model showed that the share rate of NO_2 concen- tration in the urban zone of Chongqing was 16.
采用统计数据结合物料衡算对重庆市主城NOx排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主城各类点源、线源和面源共排放NOx 10。
4)  urbanization of Chongqing
重庆城市化
1.
The second part predicts and puts forward the objectives of urbanization of Chongqing by the year of 2020 and the proper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首先,在综合概括城市化定义后,着重分析了重庆城市化现状的特点和问题,促进城市化的机遇,有利条件及其重大意义;其次,预测和提出了重庆2020年城市化的目标及重庆城市化发展的正确道路;最后,较全面提出了加速重庆城市化进程的思路、政策和措施。
5)  momentous urban construction
城市重大建设
6)  city construction
城市建设
1.
Discussion on environmental effect evaluation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city construction;
城市建设中工程施工的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2.
Pondering on ecosystem valued city construction and basic ecological principles;
城市建设中的生态价值观及其基本生态原则
3.
How to bring city constructing documents functions into full play for city construction;
浅谈城建档案如何为城市建设服务
补充资料:重庆城市规划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是一个著名的"山城",中国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和经济中心(见彩图)。全市行政区辖13个区,4个县级市,18个县,5个民族自治县,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据2001年资料)。1984年总人口1394万人。重庆市市区(指江北、南岸、九龙坡、大渡口、沙坪坝和市中区)面积557平方公里,人口210.6万人(包括农业人口)。其中建成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人口164万人。
  
  
  城市发展 重庆有悠久的历史。周朝为巴国都城,历代都是郡、州、府的治所。重庆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就是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市场和交通枢纽。近代开辟为商埠后,工商业有所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西迁至此,定为陪都,中国东部地区的许多工厂也纷纷迁此,城市人口猛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定重庆为"永久陪都",编制了《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这一计划在道路规划上考虑了重庆山城地形特点,采取自由式布局,对以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起了一定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城市交通、住宅、文化设施等建设有较大发展,城市逐步向大坪、杨家坪、沙坪坝等西部地区发展,基础设施也有所改善。60年代初期,修建了嘉陵江大桥,沟通了南北交通,城市继续向江北一带发展。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重点建设了长寿、北碚、西彭、双桥等城镇。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重庆城市建设发展迅速,调整了城市布局,重点进行了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修建了长江公路大桥,开发建设了南坪片区,大坪、石桥铺、沙坪坝、观音桥等片区也有很大发展,城市布局得到合理调整。
  
  规划概况 1952年成立了城市建设委员会,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原则。1959年,作出了重庆地区初步规划和分区规划方案,对工业布局和城市骨架的形成起到指导作用。
  
  1982年,编制了新的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确定城市性质是:重庆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水陆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港口。重庆中心城的远期人口规模控制在 170万人左右,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2.2平方公里,城市人均用地由原有的50平方米增加到60平方米。
  
  规划在中心城周围建设北碚、长寿、西彭、綦江、两路、渔洞、万盛、鱼嘴、郭家沱、茄子溪、打通等10多个小城镇和20多个工业点,分布在100多公里半径范围内,构成以中心城为核心的星座状城镇体系。
  
  中心城的规划根据重庆特有的地形、历史、交通等条件,采用有机疏散、分片集中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布局结构。将城市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14个片区:市中区、大石坝、观音桥、上新街、南坪、大坪、沙坪坝、双碑、新桥、石桥铺、李家沱、杨家坪、中梁山和大渡口片区。各片区间由江面、绿地、山坡、陡坎和农地隔开,使绿地楔入城市,分散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各片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片区人口规模分别为几万到几十万人不等。各片都有职能分工。片区内既有劳动岗位,又有相应的居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上做到居民就近工作,就近居住,减少市内客运交通量。为减轻市中区的压力,规划在观音桥、南坪、沙坪坝、石桥铺建设四个地区级中心,以分散市中区的某些职能。近期将重点建设南坪、观音桥、石桥铺等几个片区。对于旧城,逐步进行有计划的改造:疏散人口;合理调整用地布局,迁出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降低建筑密度,增加绿地面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