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chine weaved structure
机织结构
1.
Comparing the backlighting image of the impact damage of the multi layered structure with that of the machine weaved structure, .
文中分别采用光纤网络损伤检测方法和图像增强反向照明方法,实时显示受冲击机织结构内部损伤产生和扩展的图像。
3) weave-knit
机织-针织结构
4) 3D woven structure
三维机织结构
1.
Following the geometric pattern of the constituent yarn systems in 3D woven structures, a general purpose geometric cell model is developed.
根据三维机织结构中纱线系统的组成和相应纱线的几何形态,建立了具有普适意义的几何模型,获得了组成三维机织结构各纱线系统在一个结构单元内的纱线长度和取向角,进而计算出纤维体积分数。
2.
A numerical method is proposed to represent the geometrical pattern of fibrous architecture of 3D woven structures.
这里所推荐的数值表征方法可用于三维机织几何结构的设计,如根据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确定各取向纤维的分布等,从而为建立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三维机织结构几何模型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为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设计提供了统一的设计平台。
5) three-dimensional woven structure
三维机织物结构
6) multi layer woven
多层机织结构
1.
By summarizing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multi layer wovens, some design criteria for multi layer wovens are put forward, and a geometric model is established.
归纳了多层机织结构的特征参数,提出了多层机织结构的设计原则,建立了多层机织物的几何结构模型。
补充资料:光机结构照排机
由小型电子计算机和照相排字机组成的排版机,也称第 2代机。开始时用于拉丁文字的排版。它的先驱是1956年美国制造的photon照排机,主要控制系统由开关、继电器等组成,模拟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已具有对不同字体、字号的文字进行混排处理和自动齐行等功能。其基本结构原理也被以后采用磁芯存储电子计算机的新机型所继承,所以被认为是最原始的第 2代机。在加以改进并采用电子计算机后,编排处理诸如字体交换,齐行,分音节,按照设定的行长、间隔、行距等以及一般的排版规则如标点处理、禁排处理等,均能自动进行。计算机可以内装,也可以分离进行操作,形成组合系统,但字体发生仍采用光学的字版作整字输出,输入则多采用穿孔纸带,以后有的也改用软磁盘。与第1代机相比,由于采用了计算机操纵,移动部件减少,因而降低了磨损。需要排版的字符则由透镜和棱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将光源的光束进行方向性的变化来选取,因而效能有显著提高,主机排字速度一般可达300字符/秒。日本于6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1965年发表了可以排出部分汉字的实用机型,输入键盘除按键式外还采用了电笔感应式,速度一般为300字/分。中国于1974年间在北京、上海两地试制成功,并用于实际排版。由于校改不便,又有技术更先进的机型相继问世。80年代以后,各国多已不再进行第2代机的研究和制造。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