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econd_order hyperpolarizability β
二阶分子超极化率β
2) molecular second hyperpolarizability
分子二阶超极化率
1.
The molecular second hyperpolarizability γ(esu) at λ=1 064 nm and 532 nm is 1.
在λ=1064nm和532nm两种波长的激发下样品的分子二阶超极化率γ分别等于1。
3) Molecular first hyperpolarizability(β)
分子超极化率(β)
4) second order molecular susceptibility
分子二阶极化率
1.
Some polymerizable push pull azobenzene dyes were prepared and the values of their second order molecular susceptibility, β CT , were determined by solvatochromism technique.
用溶致变色的方法测算了合成的可聚合推拉型偶氮苯分子二阶极化率(βCT),讨论了取代基团对βCT的影响。
5) molecular hyperpolarizability
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极化率(β)
补充资料:分子电极化率
分子式:
CAS号:
性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平均诱导电偶极矩p,单位是C·m2/V。无论是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在电场强度正作用下都会产生与电场方向相反的诱导电偶极矩pI,并与电场强度E成正比:pI=αE。产生诱导电偶极矩的原因:一是分子中电子云,在外电场作用下相对分子骨架发生变形,二是原子相对分子骨架发生变形。因此,α可由两部分组成:α=αE+αA。一般来说,αE是主要的。可利用测定折射率和介电常数来计算极化率。
CAS号:
性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平均诱导电偶极矩p,单位是C·m2/V。无论是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在电场强度正作用下都会产生与电场方向相反的诱导电偶极矩pI,并与电场强度E成正比:pI=αE。产生诱导电偶极矩的原因:一是分子中电子云,在外电场作用下相对分子骨架发生变形,二是原子相对分子骨架发生变形。因此,α可由两部分组成:α=αE+αA。一般来说,αE是主要的。可利用测定折射率和介电常数来计算极化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