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lasto plastic large deformation
弹塑性大变形
1.
In the code, the elasto plastic large deforma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Updated Lagrange.
采用基于UL隐式格式的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方法 ,解决了隐式算法迭代收敛以及回弹计算等问题 ,提出了处理多点不连续接触边界的接触单元技术与径向返回方法以及计算弹塑性应力的回映技术 ,这些方法与技术的有效性已在数值模拟应用中得到验证 。
2) large elastoplastic deformation
弹塑性大变形
1.
Basic kinematic equations of large elastoplastic deformation with anisotropic damage;
一种弹塑性大变形各向异性损伤运动学基本方程
2.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s and FEM formulations of rock masses of large elastoplastic deformation are established by using updated Lagrangian method.
介绍了采用更新拉格朗日法的岩土体弹塑性大变形本构方程和有限元公式的推导过程。
3) large elastoplastic deflection
弹塑性大变形
1.
The large elastoplastic deflection analysis in the pinch - type four - roll plate bending process is developed in [ 1 ] for a plane strain plate strip made of ideal.
本文将[1]的工作,理想塑性材料平面应变薄板的夹持型连续滚弯成形过程的弹塑性大变形弯曲的力学分析,推广至一般应变硬化材料的情形。
4) thermo-elastic-plastic large-deformation
热弹塑性大变形
5) elastic-plastic deformation
弹塑性变形
1.
On the base of the larg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the dynamic model of cold rolling process of the bearing ring is established,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large deformation is used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elastic-plastic deformation of metal workpiece.
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 ,建立轴承套圈冷辗加工的力学模型 ,采用非线性Lagrange大变形有限元方法 ,对工件金属的弹塑性变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
2.
In order to discuss whether the hysteresis of the finger seal(FS) is affected by plastic deformation,the elastic-plastic deformation about FS was researched.
为探讨指尖密封迟滞问题中是否存在塑性变形的影响,对指尖密封弹塑性变形进行了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了指尖密封刚度随指尖密封结构参数变化的规律,并拟合出描述这一规律的数学公式。
3.
A calculating formula of the elastic and elastic-plastic stage is deduced and numerical values of the elastic-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TY320 Bulldozer s ROPS/FOPS are calculatedin the paper.
本文推导了弹性、弹塑性阶段 ROPS/FOPS变形的计算公式 ,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了 TY32 0马力推土机的 ROPS/FOPS弹塑性变形量。
6) elasto-plastic deformation
弹塑性变形
1.
Measurement of the elasto-plastic deformation around crack-tip for studying material damage or micro-crack initiation and obtaining early damage information of material is important for preventing micro-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测量裂端附近区域的弹塑性变形,对于研究材料的损伤或微裂纹的产生,获得材料早期的损伤信息,为预防宏观裂纹的产生及扩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In this thesis, a new concept,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uid-solid coupling flow with sand erosion and sand particulates migration, has been put forward, based on mechanisms of dynamic coupling of fluid flow and sand particulates erosion, migration, deposition, bridge plug and wall rock elasto-plastic deformation in recovery process of oil well.
本文根据出砂油井开采过程中流体渗流和砂粒产生、运移、沉降、堵塞与油井围岩弹塑性变形动态耦合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含砂流体流固耦合渗流数值模拟”这一新概念,并首次对含砂流体流固耦合渗流理论及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对于易出砂储层的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补充资料:金属塑性变形
固体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非断裂的永久变形的现象,又称金属范性形变。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因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不同,分为两类:①根据宏观测定的力学参数,从均质连续体的假定出发,研究塑性变形体内的应力和应变,以解决材料的强度设计和塑性加工的变量的问题。这类理论常称为塑性力学或塑性理论(见塑性变形的力学原理)。②研究金属晶体的塑性变形与晶体结构的关系,以及塑性变形的机理。这类理论常称为晶体范性学。
人类很早就利用塑性变形进行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形,但只是在一百多年以前才开始建立塑性变形理论。1864~1868年,法国人特雷斯卡(H.Tresca)在一系列论文中提出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大切应力条件。1911年德国卡门(T.von Karman)在三向流体静压力的条件下,对大理石和砂石进行了轴向抗压试验;1914年德国人伯克尔(R.Bker)对铸锌作了同样的试验。他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即塑性指标)不仅取决于它的内部条件(如成分、组织),而且同外部条件(如应力状态条件)有关。1913年德国冯·米泽斯(R.von Kises)提出产生塑性变形的形变能条件;1926年德国人洛德(W.Lode)、1931年英国人泰勒(G.I.Taylor)和奎尼(H.Quinney) 分别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实了上述结论。
金属晶体塑性的研究开始于金属单晶的制造和 X射线衍射的运用。早期的研究成果包括在英国伊拉姆(C.F.Elam)(1935年)、德国施密特(E.Schmidt)(1935年)、美国巴雷特(C.S.Barrett)(1943年)等人的著作中。主要研究了金属晶体内塑性变形的主要形式──滑移以及孪晶变形。以后的工作是运用晶体缺陷理论和高放大倍数的观测方法研究塑性变形的机理。
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应用于两个领域:①解决金属的强度问题,包括基础性的研究和使用设计等;②探讨塑性加工,解决施加的力和变形条件间的关系,以及塑性变形后材料的性质变化等(见形变和断裂)。
参考书目
G.E. Dieter, Mechanical Metallurgy, 2nd ed.,McGraw-Hill,New York,1976.
A.Nadai,Theory of Flow and Fracture of Solids,McGraw-Hill,New York,1950.
人类很早就利用塑性变形进行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形,但只是在一百多年以前才开始建立塑性变形理论。1864~1868年,法国人特雷斯卡(H.Tresca)在一系列论文中提出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大切应力条件。1911年德国卡门(T.von Karman)在三向流体静压力的条件下,对大理石和砂石进行了轴向抗压试验;1914年德国人伯克尔(R.Bker)对铸锌作了同样的试验。他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即塑性指标)不仅取决于它的内部条件(如成分、组织),而且同外部条件(如应力状态条件)有关。1913年德国冯·米泽斯(R.von Kises)提出产生塑性变形的形变能条件;1926年德国人洛德(W.Lode)、1931年英国人泰勒(G.I.Taylor)和奎尼(H.Quinney) 分别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实了上述结论。
金属晶体塑性的研究开始于金属单晶的制造和 X射线衍射的运用。早期的研究成果包括在英国伊拉姆(C.F.Elam)(1935年)、德国施密特(E.Schmidt)(1935年)、美国巴雷特(C.S.Barrett)(1943年)等人的著作中。主要研究了金属晶体内塑性变形的主要形式──滑移以及孪晶变形。以后的工作是运用晶体缺陷理论和高放大倍数的观测方法研究塑性变形的机理。
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应用于两个领域:①解决金属的强度问题,包括基础性的研究和使用设计等;②探讨塑性加工,解决施加的力和变形条件间的关系,以及塑性变形后材料的性质变化等(见形变和断裂)。
参考书目
G.E. Dieter, Mechanical Metallurgy, 2nd ed.,McGraw-Hill,New York,1976.
A.Nadai,Theory of Flow and Fracture of Solids,McGraw-Hill,New York,195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