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聚N,N-二甲基苯胺
1)  poly N,N-dimethylaniline
聚N,N-二甲基苯胺
2)  N,N-dimethyl aniline
N,N-二甲基苯胺
1.
Methods RLS spectra was used to determine trace nitrite by the diazotization-coupling reaction between sulfanilic amide-N,N-dimethyl aniline-nitrite.
方法利用磺胺-N,N-二甲基苯胺-亚硝酸根间发生的重氮化-偶联反应,通过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
3)  N,N-dimethylaniline
N,N-二甲基苯胺
1.
Theoretical study on structural property of N,N-dimethylaniline and t's radical cation;
N,N-二甲基苯胺及正离子自由基结构特征的理论研究
2.
Synthesis of 4-bromo-N,N-dimethylaniline;
4-溴-N,N-二甲基苯胺的合成
3.
A new method for determining N,N-dimethylaniline(DMA)in drinking water by li-quid chromatograph was put forward.
提出了N,N-二甲基苯胺(DMA)的液相色谱检测新方法,考察了流动相、DMA浓度等因素对分析方法的影响。
4)  N,N-tetramethyl-p-phenylenediamine
N,N',N'-四甲基-1,4苯二胺
5)  N,N-Xylene ursol
N,N-二甲苯基对苯二胺
6)  N,N-Dimethyl-m-toluidine
3-甲基-N,N-二甲基苯胺
补充资料:3-甲基苯胺

国标编号 61750
CAS号 108-44-1
分子式 C7H9N;CH3C6H4NH2
分子量 107.15

 无色油状液体;蒸汽压:0.13kPa/41℃;闪点:85℃;熔点-50.5℃;沸点203.3℃;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醚、稀酸;密度:相对密度(水=1)0.99;相对密度(空气=1)3.90;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4(毒害品);主要用途:用作制造还原染料的中间体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并能刺激膀胱尿道,能致血尿。
急性中毒:多由皮肤污染而吸收。引起自觉脸部灼热、剧烈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呈现紫绀症。以后出现血尿、尿闭、精神障碍、肌肉抽搐。
慢性中毒时,可引起膀胱刺激症状。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450mg/kg(大鼠经口);150mg/kg(小鼠腹腔)
致癌性:大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6600μg/kg(19周,间断)致肿瘤阳性。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对二甲氨基甲醛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对硝基重氮苯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3mg/m3[皮]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验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雾状水,减少蒸发。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监测毒物。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注意手、足和指甲等部位。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