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punlace
水刺机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PLC technology used in spunlace control system and PLC & PC combined system, they include PLC control process, PLC controller and PC basis for telecommunic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PLC DH+ net.
介绍PLC技术在水刺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以及PC机与PLC技术结合的控制系统 ,包括PLC的控制过程 ,PLC控制器和PC机的通信原理以及PLCDH +网络的组成。
2)  spunlace
水刺
1.
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wood pulp and tissue spunlace composite nonwovens;
浆粕及木浆纸水刺非织造布的结构与性能
2.
The Study of Techniques on the Delta-Sigma High-Speed Random Carding Machine for Spunlace Nonwoven Faric;
水刺非织造Delta高速杂乱梳理成网工艺的研究
3.
A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for environmental friendly production of high-grade artificial leather a good solution should be recyclable direct spun PET microfiber in combination with spunlace technology.
提出生产环保效应佳的高级人工皮革产品的良好解决方案是将水刺技术运用于可回收利用的PET超细纤维加工工艺中。
3)  spunlacing
水刺
1.
Recently, spunlacing technology has made further progress in terms of raw material variety, process and equipment.
近年来,水刺技术有了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原料、流程与设备等方面。
2.
The technology property of spunlacing nonwovens with bicomponent splittable fiber is that web forming, water jetting and fiber splitting will finish at the same time.
梳理成网和水刺加固与纤维开纤裂离同步进行,是双组分分裂型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的最大技术特点。
4)  spunlaced
水刺
1.
The effect of the spunlaced processing and web form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punlaced nonwovens with bamboo fibers were researched in the thesis.
研究了成网和水刺工艺对竹浆纤维水刺非织造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5)  Spunlaced
水刺法
1.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for Spunlaced Circle Water Treatment;
水刺法循环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2.
Research and Design of Dyeing and Far-infrared Pre-drying Device for Spunlaced Nonwovens Production Line;
水刺法非织造布生产线印染加装远红外预烘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3.
Exploration about Factor Which Influencing Spunlaced Nonwovens Quality;
影响水刺法非织造布产品质量因素的探讨
6)  Spunlace
水刺法
1.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unlaced Nonwovens Industry;
水刺法非织造布工业的现状和发展
2.
Application of Super-fine Fiber in Spunlaced Nonwovens;
超细纤维在水刺法非织造布中的应用
3.
Explorement about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Tangled Fiberin Spunlaced Nonwovens;
水刺法非织造布纤维缠结程度评价方法的探讨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水轰—5(sh—5)型水上巡逻轰炸机

水轰—5(sh—5)型水上巡逻轰炸机(公开资料版)

一. 概况

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水上特种飞机设计研究所(605所)共同研制的第一代水上反

潜巡逻轰炸机,主要用于在中近海执行海上侦察、巡逻、反潜、反舰、救生等任务,经改装后也可执行森林灭火、运输等任务。1960年开始论证、预研,1968年正式开始研制,1975年5月首架机下水,1976年4月3日首飞,共有3架原型机投入试飞,1984年定型,1986年交付使用。共生产了7架飞机,包括试验机3架(sh—5x),反潜机3架,(sh—5a),灭火机1架(sh—5b),装备海军航空兵4架。

二. 机身布局

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大长宽比机身腹部为船形,有双断阶,船身前部有抑波槽,两侧

有挡水板。机身后段背部有炮塔,机尾有磁异探测仪。

三. 机翼

大弦展比平直梯形上单翼,双垂尾设在平尾端部,主翼下各有一个稳定浮筒,浮筒为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

四. 起落架

可收放式前三点式单轮起落架,仅供飞机登岸和下水用,飞机只能在水上起降。

五. 座舱

非气密座舱。

六. 系统

1.环控系统:

2.液压系统

3.电源系统

4.燃油系统

5. 操纵系统:硬式操纵。

七. 动力装置

机翼上装4台涡桨—5a(775)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3150当量马力,配

j—19—g10a型4叶全金属螺旋桨。

八. 电子设备:

1. 飞控系统:

1套kj—型自动驾驶仪

1台as—1型大气数据计算机

1套三轴复合液压舵机助力器

1套液气人感装置

1套hzx—型航向姿态系统

2.火控系统:

1部型搜索轰炸火控雷达

1部698型侧视反潜搜索雷达

1套gtc—2型磁异探测仪

60个skf—1型被动全向声纳浮标

60个hf—2型非定向声纳浮标

1套skd—41/42a型吊放声纳

1部型火控计算机

1部轰瞄—2(hm—2)型光学轰炸瞄准具

1部212型射击瞄准雷达

1套px—2型航炮远距操纵系统

1部型激光瞄准具

3.导航系统:

1套hg—563bg型惯性/gps组合导航系统

1部773型多普勒导航雷达

1部型超高频定向仪

1部wl—7型无线电罗盘

1部263型低空雷达高度计

1部xs—5a型信标接收机

1套hzx—4型航向姿态系统

4.通讯系统

1部ct—1型超短波电台

1部76型短波单边带电台

1套jt—3型机内通话器

5.电子对抗系统

1部敌我识别器

1台kj—8602型雷达告警接收机

2套gt—1型红外/无源电子对抗系统(红外诱饵/干扰箔条发射器)

九. 武器装备

1.航炮:

2门23—2h型23mm单管航炮,备弹200发

2.外挂

机翼下共有4个外挂点,可挂:

空对舰导弹:yj—1k、yj—5(原计划,已下马)、yj—81k、yj—82k、yj—83、yj

—91、

反潜鱼雷:816型450mm、753型324mm自导鱼雷(原计划,均已下马)、鱼—7k

(em—52)型324mm自导鱼雷

深弹:414型250千克深弹

水雷:294型航空水雷、沉-6型沉底雷、锚-6型空投锚雷

火箭发射器:57mmhf—7c型、90mmhf—9型、130mmhf—14 型

航弹:50—500公斤低阻常规航弹、ls—500j型500公斤激光制导航弹

十. 改进改型:

1. 水轰—5b

在水轰—5型基础上改装的森林灭火机,1987年开始设计改装,1987年12月首次升

空投水成功,共改装了1架。主要改进包括:

(1) 拆除全部军械系统和军用电子设备。

(2) 加装1个8.3米3的水箱。

(3) 加装直径140mm的伸缩式汲水装置。

(4) 增设2个1.053米×0.7米的投水舱门,加装液压/机械投水装置。

(5) 投水面积200×20米2,投水时间1—1.5秒,汲水时间10—15秒。

十一 .主要技术性能数据:

指标 水轰—5a 水轰—5b

机长(米) 38.9 38.9

机高(米) 9.8 9.8

翼展(米) 36 36

翼面积(㎡) 144 144

空机重量(㎏) 26500/25000 27724

正常起飞重量(㎏) 36000

最大起飞重量(㎏) 45000

最大着水重量(kg) 39500

机内载油量(㎏) 16500

载油系数

最大载重(弹)量(㎏) 12000 8300

速度 范围(km/h) 198-556

巡航速度(km/h) 450

投水飞行速度(km/h) 190-210

实用升限(米) 7000-10000 7000-10000

最大爬升率(米/秒) 11.3

投水飞行高度(米) 30-50

最大航程(㎞) 4750 4900

双发巡航续航时间(h) 12-15 12-15

起飞离地速度(㎞/h)

起飞滑行距离(米) 548 548

着陆速度(㎞/h)

着水滑行距离(米) 240 24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