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土壤资源
1)  Soil resources
土壤资源
1.
Share of soil resources information by WEBGIS;
土壤资源信息共享的WEBGIS实现
2.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resources and problems of food security in China;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粮食安全问题
3.
Design of soil resources map in Gansu Province;
甘肃省土壤资源专题地图设计
2)  Soil resource
土壤资源
1.
Niche breadth of Cycas fairylakea genet and clone population on soil resource;
不同水平的仙湖苏铁种群在土壤资源上的生态位宽度
2.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recent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on soil resources based on RS and GIS;
RS与GIS支持下珠江三角洲城镇近期发展对土壤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
3.
Multi-objective evaluation on suitability of soil resources based on GIS;
基于GIS技术的多目标土壤资源适宜性评价
3)  soil water resources
土壤水资源
1.
Evaluation of regional soil water resources and its research development;
区域土壤水资源评价及其研究进展
2.
Study on the model of the plain soil water resources quantity;
平原区土壤水资源量计算模型的研究
3.
Calculating model of soil water resources in plain area;
平原区土壤水资源计算模型研究
4)  soil water resource
土壤水资源
1.
The paper defines soil water resource, stre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soil water resource research, analyzes components of soil water resource, and proposes methodology for evaluating soil water resource.
阐述了土壤水资源的定义及研究土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土壤水资源的结构 ,提出了土壤水资源评价方法 ,重点研究了可更新的土壤水资源和可开发利用的土壤水资源 ,并指出土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缓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2.
The concept of soil water resource is proposed and defined in this paper.
提出了土壤水资源的定义 。
3.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il water balance considering crop transpiration,the concept of soil water resour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dependence on precipitation,easy consumption,unable exploitation,usability on site and possibility to be controlled are discussed.
在分析作物生长条件下土壤水均衡要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壤水资源的概念,深入分析了土壤水资源的特性(对降水的依赖性与相关性、不易保存性、不可开采性、就地利用性和可调控性)。
5)  soi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土壤资源与环境
6)  soil water resources
土壤水资源量
1.
The regional water balance model is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soil water resources within the whole river basin including the upper,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region of the basin in the Northwest China.
应用区域水量平衡模式计算了黄河全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和西北黄河区的土壤水资源量。
2.
In northern region of China,rainfall amount is small and the water resources is scarcity,soil water resources plays a key role for the planting and growth of crops,especially in the region without irrigation condition.
土壤水资源量数量的多少和时空分布特点,决定了农业结构及作物种类,也决定了种植制度和栽培措施。
补充资料:土壤资源
      承担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和再生产的各类土壤的总称。属固定性自然资源,国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
  
  研究简史  陆地表面的土壤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对土壤资源的统计、分类和评价分级等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尚书·禹贡》中就对土壤生产力的评价和土地利用方法进行了论述。17世纪后,在西欧出现了土宜分类法。19世纪中叶,俄国沙皇为了征收土地税,曾委托土壤学家Β.Β.多库恰耶夫对其境内的黑钙土进行了分类和分级,以此作为制定税收等级的依据。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政府颁布8级制地力分类系统,它根据土壤适宜范围的宽窄、适宜程度的高低和限制因素的类型划分出土地潜力级、潜力亚级和潜力单位,现今仍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70年代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标准化的土地评价体制。其特点是,在美国制的基础上,扩大地力分类系统,增加一级单元,成为4级系统;此外还在土壤资源的基本概念和评价程序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中国全国范围的土壤资源调查和编制全国 1:1000000土地资源图的工作也已进行。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现有耕地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0%,其中以苏联、美国、加拿大、印度和中国等国的耕地面积较大(见土地和土地利用)。但由于社会和自然原因,世界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正在不断下降,主要表现在:①土壤肥力下降。就全世界而言,投资少、产量高的耕地面积小于投资高、产量低的耕地面积,其比例为4:6。②土壤严重退化。主要是土壤盐碱化、沙化、沼泽化和受化学污染的情况日益严重。迄今,良田仅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11%,干旱土壤占28%,薄层粗骨土壤占22%,沙化、盐化土壤占23%,渍水冷冻土壤占6%,其他占10%。③土壤遭受侵蚀。世界每年因森林砍伐而引起侵蚀的土地面积达数亿亩。④农田被侵占。每年约有数千万亩农地被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侵占。
  
  中国土壤资源概况  中国的陆地面积约为世界陆地面积的6.4%,亚洲大陆面积的22.1%。全部国土从北到南横跨不同的热量带,其土壤资源具有3大特点:①土壤类型多,资源丰富。可分46个土类,130多个亚类,各自具有不同的生产力和发展农、林、牧的适宜性。②山地土壤资源多。各种高山和山地丘陵的土壤资源占国土面积的65%以上,多宜于发展多种经济林木。③耕地面积小。中国现有耕地约15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0%左右,尚不及世界耕地面积的7%。人均耕地面积仅1.4亩,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概括而言,全国可供农、林、牧生产的用地总的约占整个国土面积的60%左右。
  
  农业土壤资源  指耕地和宜垦地。主要分布于东半部的大平原和三角洲。这些地区地形平坦、雨量充沛、冷热适宜、土壤养分储量和土层厚度均能满足作物或经济林木生长的需要。东部平原地区的土壤类型多属由草甸土或沼泽土起源的耕种土壤;东部丘陵和山地的土壤类型,自北而南为黑土、棕壤、褐土、黄棕壤、黄褐土、红壤、砖红壤等,此类土壤大多经开垦熟化而成各种耕种土壤,肥力较高,也是中国土壤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的地区。但由于中国疆土从北到南的水热条件差异大,因而有可能出现不同的利用类型。如在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农业土壤资源的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该线以南地区则水田居多。中国西半部因丘陵和山地面积大,并受寒冷、干旱、侵蚀以及盐害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土壤资源较少,除四川盆地和陕西渭河谷地、汉中盆地耕地比较集中外,一般分布极为分散。但在云贵高原地区,某些山间小盆地却常是农业土壤资源高度集中的地方。西部地区的耕种土壤以秦岭为界,其北主要起源于黑垆土、褐土、灰钙土和漠境土壤;其南主要起源于黄褐土、紫色土、黄壤、红壤、砖红壤,以及在各种沉积物上发育的草甸土。农业土壤资源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所能获得的生物产品的种类、质量和数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目前的宜垦荒地多集中于高纬度寒冷的东北地区和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区,土壤生产力较低,进行疏干沼泽、排除盐碱、防止水土流失或防风固沙等措施则要付出较大的投资。因此,农业土壤资源的利用目前仍以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主,措施包括重视养地,不使土壤肥力下降,以及加强水土保持,防止土壤侵蚀等。
  
  林业土壤资源  指林地及宜林地。主要分布于暗棕壤为主的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以红壤、砖红壤为主的江南丘陵地及云南高原,以及以棕壤、黄棕壤为主的川西、藏东高原的边缘山地。全国森林面积为17.3亿亩(1986),森林覆盖率仅占国土面积的1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的水平且分布极不平衡。许多地方由于森林植被破坏,气候干燥,土壤缺水,侵蚀严重,抗旱、涝灾害的能力也大为降低。因此,加强对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合理采伐,做好林木的抚育更新工作,并在宜林的荒地大力造林,是保护和发展林业土壤资源的主要途径。
  
  牧业土壤资源  指牧场和草地。占国土总面积的近40%。主要分布在以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为主的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地,以及以高山、亚高山草甸土、草原土为主的青藏高原东部、川西高原和新疆地区山地。在新疆地区的低平区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风沙土以及草甸土、沼泽土等也是重要的牧业土壤资源。上述几大牧区中的绝大部分具有优良的草原,适宜放牧多种畜群。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已采取草场灌溉、施肥、培育人工牧草和改善天然牧草组成等改良措施,以提高牧业土壤资源的生产力。
  
  利用和保护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主要包括:因地因土制宜地规划农、林、牧业等生产用地,注意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实行科学的耕作、灌溉和排水,重视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应用,以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矿质养分的平衡,并不断提高土壤肥力等。保护土壤资源的主要目的在于不使土壤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而发生退化,如山区的水土流失、干旱地区的次生盐渍化和沼泽化、草原地区的沙漠化,以及一般农田受农药和重金属的严重污染等。中国土壤退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和南方丘陵红壤地区约各有40万余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长江每年挟带的泥沙量也十分巨大,全国沙化面积达2000万亩;黄淮海平原2.7亿亩耕地中约有5000万亩旱、涝盐碱地未得到改良,同时次生盐渍化又有发生。制止滥伐森林、乱垦草原、烧山耕种、陡坡开荒和不合理的拦河、围湖造田等行为,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土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