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lan interval experiment method
计划-间隔试验法
3) Replaning Interval
再计划间隔
4) a tentative plan
试验性计划
5) test method of drawing square
划格试验法
6) scratch testing
划痕试验法
1.
In all practical methods in determining the interfacial adhesion and bond strength between thin film coating and substrate, especially between hard thin film coating and substrate, scratch testing is the only one widely used.
薄膜-基体界面结合性能是直接关系到膜-基体系最终使用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和首要指标 划痕试验法是唯一广泛应用于测量硬质薄膜-基体界面结合强度的实用的检验方法 文中给出划痕试验法表征薄膜涂层界面结合强度的原理、方法与过程,以及临界载荷Lc的确定方法,分析影响临界载荷Lc和压头与薄膜-基体组合体之间摩擦系数μ因素 最后,介绍了常用划痕试验检测的薄膜体系及其特点与划痕形
补充资料:法摩斯计划
法美联合大洋中部海下研究(French-American Mid-Ocean Undersea Study)计划的简称,指1971~1974年期间,使用载人潜水器等先进技术,详细考察大西洋中央裂谷地质现象的海洋地质研究计划。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正在形成新洋壳的分离型板块边界的直接观察,进一步验证和发展板块构造说。
概况 法摩斯计划制订于1971年。负责调查的有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J.R.海茨勒任首席科学家;法国国家海洋开发中心,由C.里福和X.勒皮雄担任领导。参加调查的3艘潜水器是法国的"西安纳"号(Cyana)、"阿基米德"号(Archimède),和美国的"阿尔文"号(Alvin)。 此外还有若干艘海面调查船和后勤船配合工作。调查海域选在大西洋亚速尔群岛西南,北纬36°30′~37°附近的大洋裂谷带,称为法摩斯区。该区具有典型的大洋裂谷特征,且与转换断层相交切,水深在3000米左右,适宜于参加调查的潜水器的作业水深。正式潜海调查之前,在法摩斯区作了精密的测深和海底地形制图,进行了详细的地震、重力和磁力勘查,以及海底采样和摄影工作。1973年的初步考察阶段,由"阿基米德"号单独进行,8月2日"阿基米德"号首次潜入裂谷底,在这一阶段共潜海7次。1974年7、8月间的主要考察阶段,"阿尔文"号潜海17次,"西安纳"号潜海15次,"阿基米德"号潜海12次。潜海调查于1974年9月3日结束,两年间潜海总数达51次,合计228小时,在洋底潜航了91公里,并在167处采集了约2吨岩石样品(使用机械手采样),共拍摄了27000张照片及大量电视片和影片。
成果 法摩斯计划的主要成果有:①在裂谷带见到大量新鲜的熔岩、年青的火山丘、平行于裂谷延伸的正断层和开口的张性裂隙、岩墙露头等,显示大洋中脊轴带确是洋壳生长和扩张的场所。②查明了大洋裂谷和转换断层的详细地质特征,发现裂谷带的扩张作用具有十分复杂的非稳态性质,如不对称扩张、扩张方向的调整、扩张中心的迁移等。③在北纬 37°附近的转换断层崖壁上,见到沉积物遭受形变;板块构造理论所预言的这一断层的左旋剪切运动,已为直接观察到的微构造所证实。尽管转换断层活动带的宽度仅300~1000米,但它并非由单一的大断层组成,具有复杂的动力演化过程。④在法摩斯区采集到金属热液矿床标本,证实了裂谷扩张中心是生成热液矿床的重要源地。法摩斯计划成果陆续发表在《科学》(美国)、《自然》(英国)等刊物上,一些重要成果集中刊载于《美国地质学会通报》1977年 4月和5月号。潜水器拍摄的珍贵照片,经精选后已结集出版。
法摩斯计划是人类首次潜入深海底从事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科学考察活动。海洋地质学家在探照灯光下直接观察洋底地质现象,这种详密的地质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与陆上的地质考察相比,从而在海洋地质调查史上开创了海底实地考察的新阶段。
概况 法摩斯计划制订于1971年。负责调查的有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J.R.海茨勒任首席科学家;法国国家海洋开发中心,由C.里福和X.勒皮雄担任领导。参加调查的3艘潜水器是法国的"西安纳"号(Cyana)、"阿基米德"号(Archimède),和美国的"阿尔文"号(Alvin)。 此外还有若干艘海面调查船和后勤船配合工作。调查海域选在大西洋亚速尔群岛西南,北纬36°30′~37°附近的大洋裂谷带,称为法摩斯区。该区具有典型的大洋裂谷特征,且与转换断层相交切,水深在3000米左右,适宜于参加调查的潜水器的作业水深。正式潜海调查之前,在法摩斯区作了精密的测深和海底地形制图,进行了详细的地震、重力和磁力勘查,以及海底采样和摄影工作。1973年的初步考察阶段,由"阿基米德"号单独进行,8月2日"阿基米德"号首次潜入裂谷底,在这一阶段共潜海7次。1974年7、8月间的主要考察阶段,"阿尔文"号潜海17次,"西安纳"号潜海15次,"阿基米德"号潜海12次。潜海调查于1974年9月3日结束,两年间潜海总数达51次,合计228小时,在洋底潜航了91公里,并在167处采集了约2吨岩石样品(使用机械手采样),共拍摄了27000张照片及大量电视片和影片。
成果 法摩斯计划的主要成果有:①在裂谷带见到大量新鲜的熔岩、年青的火山丘、平行于裂谷延伸的正断层和开口的张性裂隙、岩墙露头等,显示大洋中脊轴带确是洋壳生长和扩张的场所。②查明了大洋裂谷和转换断层的详细地质特征,发现裂谷带的扩张作用具有十分复杂的非稳态性质,如不对称扩张、扩张方向的调整、扩张中心的迁移等。③在北纬 37°附近的转换断层崖壁上,见到沉积物遭受形变;板块构造理论所预言的这一断层的左旋剪切运动,已为直接观察到的微构造所证实。尽管转换断层活动带的宽度仅300~1000米,但它并非由单一的大断层组成,具有复杂的动力演化过程。④在法摩斯区采集到金属热液矿床标本,证实了裂谷扩张中心是生成热液矿床的重要源地。法摩斯计划成果陆续发表在《科学》(美国)、《自然》(英国)等刊物上,一些重要成果集中刊载于《美国地质学会通报》1977年 4月和5月号。潜水器拍摄的珍贵照片,经精选后已结集出版。
法摩斯计划是人类首次潜入深海底从事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科学考察活动。海洋地质学家在探照灯光下直接观察洋底地质现象,这种详密的地质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与陆上的地质考察相比,从而在海洋地质调查史上开创了海底实地考察的新阶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