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anfeizi
韩非子
1.
Legalists Ideas of Tao and Li:From Guanzi to Hanfeizi;
法家的道理之论:从管子到韩非子
2.
On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Machiavelli s Thought of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and That of Hanfeizi;
韩非子和马基雅维里法治思想的异同探析
3.
The Comparison Between Hanfeizi s and Machiavelli s Diplomatic Thought;
韩非子与马基雅维利外交思想之比较
2) Han Feizi
韩非子
1.
Re-study of Han Feizi s Political Thought;
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纲要——共识视域中政治价值与政治措施的有机融合
2.
On the Art of Criticism in Han Feizi;
试论《韩非子》的谏说艺术
3.
Han Feizis Thought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by the Rule of Law and Its Present Significance;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及现实意义
3) Han Fei Zi
韩非子
1.
On Usage of Verbs Derived from Adjectives/Nouns:A Comparison between Xun Zi and Han Fei Zi;
《荀子》与《韩非子》意动用法之比较
4) Han Fei-zi
韩非子
1.
On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of Han Fei-zi;
关于韩非子人性论的一点认识
2.
Humanity, Hegemonies and the Will of Power: Han Fei-zi s Legal Philosophy;
人性、霸道及权力意志——韩非子的法哲学论析
5) Han Feizi
《韩非子》
1.
Shangjun Shu,which embodies the thinking of the pre-legalists Shang Yang,pays attention to "yi",and Han Feizi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ao",just drawing the route that the Legalists pursue the absolute monarchy from "yi" to "tao".
体现了前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思想的《商君书》重"壹",集大成者先秦法家思想的《韩非子》尚"道",而从"壹"到"道"正勾勒出法家追求绝对君主专制的轨迹。
6) Han Fei Zi
《韩非子》
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Ideology of the Pre-Qin Legalist School——With the Focus on Guan Zi、The Book of Shang Yang and Han Fei Zi;
先秦法家法治思想的衍变——以《管子》、《商君书》和《韩非子》为中心
补充资料:韩非
韩非(约前280~前233)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世家,把荀子著作传到秦国,得到秦王嬴政的赞赏。后为秦臣李斯、姚贾陷害下狱,被迫自杀。他的著作保存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道。他对老子道的概念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客观物质性的内容。认为道是天地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据,它又体现在各种事物之中,制约着自然四时与社会人事,是体现在客观事物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的客观规律。韩非同时也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改造、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韩非对辩证法做出了较大贡献。他首倡“矛盾之说”,韩非认为,所谓矛盾,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和对立是普遍存在的。他列举了“短长、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等对立的范畴。指出矛盾有多种多样的表现。韩非认为,矛盾双方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他认为在导致矛盾转化的条件中,内因固然有决定的作用,外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认识论方面,韩非主张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他强调认识的目的性与功用性,认为一切言论都必须有的放矢,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韩非在认识论上的贡献还在于提出了“参验”的观点。他认为,人们的言辞是否可靠,观点是否正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功效及其分析、比较等手段加以验证。韩非的社会历史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社会的进化,注重当前的现实,反对“是古非今”的复古主义;另一方面,他比较重视物质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试图探索引起社会变化的物质原因。
韩非从其政治思想出发,讨论了形名逻辑。在韩非看来,要实现法术之治,首要的问题是要明确法律概念,确定法律标准。韩非的形名逻辑是先秦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提出的“审名”和“明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其参验思想推动了古代归纳逻辑的发展,矛盾之说则丰富了关于逻辑规律的理论。但是,由于韩非把逻辑思想与其政治思想纠缠在一起,因而大大影响了他对思维形式作更深入的探讨。韩非的哲学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的矛盾之说因过多强调对立面的斗争而把矛盾对立绝对化。认识论上,他在强调认识功用和目的的同时表现了狭隘的实用主义倾向。在历史观方面,他坚持帝王决定社会历史进程的英雄史观,鄙视群众的作用。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