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硫酸乙酯-1-甲基-3-乙基咪唑(EMIES)
1)  EMIES
硫酸乙酯-1-甲基-3-乙基咪唑(EMIES)
2)  1-ethenyl-3-methyl-1h-imidazoliu methyl sulfate
1-乙烯基-3-甲基-1H-咪唑翁盐硫酸甲酯
3)  O-ethyl S-(1-methylimida-zol-2-yl)carbamate
3-甲基-2-硫代咪唑啉-1-羧酸乙酯
4)  1H-Imidazolium,1-ethenyl-3-methyl-,methyl sulfate,homopolymer
1-乙烯基-3-甲基-1H-咪唑嗡甲基硫酸酯的均聚物
5)  3-methyl-1-ethoxycarbonylmethyl 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1.
A new kind of ester-group functionalized ionic liquid,3-methyl-1-ethoxycarbonylmethyl 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is synthesized through a typical two-step way and the products are characterized by 1H NMR,FT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含酯基官能团的咪唑类离子液体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证明了该合成方法的可靠性;对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基本物化性质、熔点、热稳定性及其作为润滑剂的粘温性、蒸发损失、金属腐蚀性等进行了全面研究,并选择了含有相同烷基的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传统离子液体进行对比,发现官能团的引入,使传统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展现出不同的特性,同时发现两种离子液体均对金属表面有较强的腐蚀作用,为进一步开展功能化离子液体的摩擦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6)  1-ehtyl-3-methylimidazolium diethylphosphate
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
补充资料:硫酸乙酯

国标编号 61625
CAS号 64-67-5
分子式 C4H10O4S;CH3CH2OSO2OCH2CH3
分子量 154.18 

无色油状液体;蒸汽压 0.13kPa/47.0℃;闪点78℃;熔点 -25.0℃;沸点209℃/分解;溶解性: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及乙醚;密度 相对密度1.17(液体);5.31(气体);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14(有毒品);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中作乙基化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后出现恶心、呕吐。液体或雾对眼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眼灼伤。皮肤适时接触引起刺激,较长时间接触可发生水疱。大量口服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和虚脱。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毒性比硫酸二甲酯低,刺激作用亦比硫酸二甲酯弱。属中等毒或低毒类化合物。
急性毒性:LD50880mg/kg(大鼠经口);600mg/kg(兔经皮)
刺激性:家兔经眼:100mg(4秒),用水冲洗,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0mg(24小时),重度刺激。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5mg/皿;大肠杆菌10mmol/L。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易燃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瑞典(1984)硫酸二乙酯等致癌物质,只有得到劳动检查部门的许可后,才能生产和使用。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雾状水,减少蒸发。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相应的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工作服不要带到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食入者,患者清醒时给饮大量温水,催吐,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