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mmunity function
群体功能
2)  population
群体
1.
The methodology of graph theory principle coordinates analysis on human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人类群体遗传结构的图论主坐标分析方法
2.
Application of Intermix Increasing Chain and Intermix Index of Multi-character Populations Information Entropy;
多性状群体信息熵混杂递增链与混杂指数的应用
3.
Differences of nitrogen accumulation amount of population with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in wheat for different end uses;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优质高产群体氮素积累特征分析
3)  group
群体
1.
An Operational Group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Evidence Theory;
基于证据理论的作战群体类型建模与识别方法
2.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Information Requirement of the.Group Taking Part in Exam for Postgraduates;
考研群体信息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3.
An overview of the abroad study on the effect of group demographic heterogeneity on group performance;
成员差异性对群体绩效影响的国外研究综述1
4)  colony
群体
1.
Study on the keeping fresh technique of the individual and colony with the fruit and vegetable;
果蔬个体与群体双重保鲜技术研究
2.
The Growth Trends and Physiological Research of Sugacane Colony of High Yield with Different Structrue;
不同结构甘蔗群体生理动态变化及产量差异
3.
The colony of autonomous micro mobile robot will run in some unknown and unstructured environment.
自主式微小型移动机器人群体面临的一些环境常常是未知的、无结构的 ,同时由于其自身体积大小的限制 ,在目前的工业水平上也很难在其上安装一些较为先进的传感器 ,以致机器人仅能获取局部的信息 ,这些原因使得采用传统基于任务的设计方法将十分困难 ,而采用基于行为的设计方法时 ,也很难保证所设计的机器人行为的有效性 ,为此本文采用了遗传算法 ,随机产生了机器人群体中各初始个体的障碍物回避行为及机器设备故障排除行为 ,当群体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仿真运行时 ,根据环境的情况和所需实现的任务 ,使群体行为性能达到了较为优化的目的 。
5)  Groups
群体
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ble" Groups in University Students;
大学生“贵族”群体的成才
2.
On Hunan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ies of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oups;
论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形成和特点
3.
The prelimin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d heterotic groups and heterotic patterns of a set of 15 newly developed inbred lines.
以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15个新选自交系和西南地区常用的8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以及代表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的Mo17、黄早四、丹340、478等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了杂优类群划分,以15个新选系和8个常用骨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1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单株产量测定、杂种优势估算,分析了杂优模式。
6)  Community
群体
1.
A virus immunization model based on community in large scale networks;
大规模网络的病毒群体免疫模型
2.
Expansion from indivudual to community;
从个体到群体——析《愤怒的葡萄》中主题的扩展
3.
Reconstruct the Social Centre: A Study on Liberal Intellectuals Community after Anti-Japanese War (1945-1949);
重建社会重心:战后自由知识分子群体研究(1945-1949)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内群体与外群体
      依照人们的归属感对社会群体所作的一种划分。内群体是指一个人经常参与的或在其间生活、或在其间工作、或在其间进行其他活动的群体。内群体又称我们群体,简称我群。外群体是相对于内群体而言的,泛指内群体以外的所有群体。外群体又称他们群体,简称他群。
  
  内群体与外群体这一对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W.G.萨姆纳在《民俗论》(1906)一书里提出来的。作者试图用这对概念描述一个人的群体归属、群众意识以及群众对于个人的影响。
  
  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概念,明确地区分了我们和他们的界限。这种内外有别的观念不仅内化在群体成员的心里,而且有时通过外在的形式加以突出和强调,如一个群体有自己的名称、符号标志,或特殊的服饰、礼仪或习俗等等。社会学文献使用内群体和外群体概念时,主要用来说明个人对于内群体的肯定和忠诚、对于外群体的排斥和疏远的态度。
  
  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性质和范围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在原始社会里,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数目极为有限,性质单纯。一个人所在的家庭、氏族或部落属于内群体,其他的氏族或部落则属于外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一个人参与的内群体的数量随之增多,性质不完全局限于血缘的联系或地域的联系,而是逐步扩展到工作、社交、文化娱乐和体育运动各个领域,从而形成业缘、社交、文体等多种类型的内群体。内群体和外群体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个人的加入或退出,外群体和内群体不时发生相互转换的现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