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鞍山历史上,地处太子河下游左岸的牛庄是最早繁荣起来的商业重镇。古镇牛庄早在商周时期便有人类居住活动,到了近代,她又被卷入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的旋涡当中。牛庄肩负的磨难与她的繁华一样厚重,并与鞍山这座城市的发展演变荣辱与共……
地处海城西部的牛庄,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较为久远,早在5000年前这里就有人居活动,夏商周时期分别隶属于营州、青州、幽州管辖。《辽东志》中说,朱元璋曾经在牛庄渡口处损失了十万担粮草和三千军马,后派官员到此处专门督运粮草,为戍边的官兵送去粮饷物资,明初在牛庄运送物资的船只已经是“船计数千艘”的景象了。
《牛庄镇志》中关于牛庄地名的来历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根据《遗拾补阙》一书考证,牛庄的历史与海城同处一个时期。相传尉迟敬德在东南方城基内置一铁牛,以镇城者,牛庄的名字由此而来。另一说牛庄作为港口,太子河涨潮时,帆船可进入城东太平桥处,关内一种称为“牛子”或“牛船”的帆船,晚间抛锚河岸,灯火连天,远远望去犹如村庄,继而有了牛庄之名。
地处海城西部的牛庄,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较为久远,早在5000年前这里就有人居活动,夏商周时期分别隶属于营州、青州、幽州管辖。《辽东志》中说,朱元璋曾经在牛庄渡口处损失了十万担粮草和三千军马,后派官员到此处专门督运粮草,为戍边的官兵送去粮饷物资,明初在牛庄运送物资的船只已经是“船计数千艘”的景象了。
《牛庄镇志》中关于牛庄地名的来历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根据《遗拾补阙》一书考证,牛庄的历史与海城同处一个时期。相传尉迟敬德在东南方城基内置一铁牛,以镇城者,牛庄的名字由此而来。另一说牛庄作为港口,太子河涨潮时,帆船可进入城东太平桥处,关内一种称为“牛子”或“牛船”的帆船,晚间抛锚河岸,灯火连天,远远望去犹如村庄,继而有了牛庄之名。
牛庄城始建于明初,当时是土城,是一个驿站。清天命八年(1623年)重修。而重修牛庄的原因是明朝部队屡由辽河来犯,所以修筑牛庄城以抵御强兵。历史上的牛庄地理位置要比现在重要,她是进入关内的必经之路。由此可见,牛庄的商业繁荣,以及战乱频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1858年6月25日,牛庄的名字出现在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上,牛庄被迫成为帝国主义从中国掠夺的通商港口之一。由此牛庄人民又开始另一段血泪辛酸的历史。
见证牛庄的种种繁华和没落,正是我们此行搜寻的目的,见证一段古镇的历史,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牛庄·古港口
牛庄的繁华很大程度上源于水路和陆路交通的发达。地处太子河下游左岸的牛庄,因东北最为古老的太子河枭姬庙码头坐落此处,使得牛庄逐渐成为一个商贾云集、贸易发达的小镇。
8月初上游抚顺河段水位告急,处于牛庄境内太子河内堤中的枭姬庙古渡口遗址已然沦为一片泽国。泱泱的河水几度漫过内堤,上万亩丰收在望的玉米泡在水中,倒灌的海水与洪水掺杂在了一起,使泡在水里的玉米很快腐烂,并散发着阵阵腥臭。“鸦片战争后牛庄通商时,这里的特产是大豆。”看着一望无际的河滩地苞米绝收,随行的镇里同志若有所思。
在他的指引下,我们看到远处一间没在水中的砖房,那是老渡口遗址的标志性建筑。
随后的采访中,关于枭姬庙渡口的历史渊源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重建的观音寺中,我们寻找到一块朱红色的石刻功德碑,尽管风雨蚕蚀多年的碑文早已是斑驳陆离,但值得庆幸的是在石碑顶部依稀可见“枭姬庙”的字样,碑刻正文文尾的落款十分清晰:顺治十一年(1654年)甲午岁次。这样推算起来,枭姬庙的历史起码在1654年之前,这块屹立了350多年的石碑,或许是见证牛庄历史最为古老的实物之一了。
事实上史料中所记载的枭姬庙渡口,也正是在明末清初的时间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