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特提斯洋
1)  Tethyan ocean
特提斯洋
1.
It is regarded that paleo-Asian ocean and Tethyan ocean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sedimenta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area, that structures.
包括: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洋是影响该区沉积和构造的主要因素;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两侧不对称;深浅层次构造差异较大;区内断裂和背斜多形成于喜玛拉雅构造运动。
2.
The north slope area of the Mount Qomolangma being a main component of Tethyan Ocean belongs to Himalayan orogen intermediate on the junction between the northern India plate and Yarlung Zangbo river suture belt.
位于印度板块北缘和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之间的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属于喜马拉雅造山带,是特提斯洋的重要组成部分。
2)  Tethys [英]['ti:θis]  [美]['tiθɪs]
特提斯洋
1.
The A nyemaqen ophiolite belt marks the suture after closure of the paleo-Tethys.
东昆仑阿尼玛卿蛇绿岩带标志古特提斯洋关闭后的板块缝合带。
3)  Neo-Tethys
新特提斯洋
1.
The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in southern Tibet might have undergone two subduction processes of the Neo-Tethys from the Late Jurassic to present.
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从晚侏罗世至今可能经历了新特提斯洋的两期俯冲作用 ,早期俯冲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以桑日群和恰布林组为代表 ,雅鲁藏布江古蛇绿岩在此期形成 ;而晚期俯冲从中白垩世至始新世 ,以混杂岩、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和日喀则群为代表 ,拉孜 -浪卡子断裂可能代表了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的实际地表位置 。
4)  Paleo-Tethys Ocean
古特提斯洋
1.
Lungmu Co-Shanghu plate suture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record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Paleo-Tethys Ocean in the Qiangtang area,Tibet,China;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与羌塘古特提斯洋演化记录
5)  Neotethys
新特提斯洋
1.
Isotopic Dating of the Mamba Granitoid in the Gangdise Tectonic Belt and Its Constraint on the Subduction Time of the Neotethys;
冈底斯带门巴花岗岩同位素测年及其对新特提斯洋俯冲时代的约束
6)  the Tethyan ocean
特提斯大洋
1.
According to the ideas of composite arc-basin systems,a new model for the evolution of Tethyan ocean has been proposed,that the Gangdese belt had been controlled by the subduction of the Tethyan oceanic lithosphere since the Carboniferous,then an accretionary orogeny toward the ocean took place since the Triassic,and finally the Tethyan ocean vanished at the end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根据多岛弧盆系的思路对特提斯大洋演化提出新的模式,认为西藏冈底斯带自石炭纪以来受到特提斯大洋俯冲制约,三叠纪发生向洋增生造山作用,特提斯大洋于早白垩世末最终消亡。
补充资料:亚特兰特提斯岛

一、概况

大西洲文明的核心是亚特兰特提斯岛,岛上有宫殿和奉祝守护神波塞冬的壮丽神殿,所有建筑物都以当地开凿的白、黑、红色的石头建造,美丽壮观。首都波塞多尼亚的四周建有双层环状陆地和三层环状运河。在两处环状的陆地上还有冷泉和温泉,除此之外,岛上还建有造船厂、赛马场、兵舍、体育馆和公园等等。

二、历史和传说

亚特兰蒂斯(ατλαντις),又译阿特兰蒂斯,一片传说中有高度文明发展的古老大陆,被称作大西洲。到现时为止,还未有人能证实它的存在。最早的描述出现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文章里。据他所言,亚特兰蒂斯在他九千年前已被一场自然灾难毁灭。

在柏拉图的提示中,有这样的话:在“赫喀琉斯的砥柱海峡”对面,有一个很大的岛,从那里你们可以去其它的岛屿,那些岛屿的对面,就是海洋包围着的一整块陆地,这就是“亚特兰蒂斯”王国。当时亚特兰蒂斯正要与雅典展开一场大战,没想到亚特兰蒂斯却突然遭遇到地震和水灾,不到一天一夜就完全没入海底,成为希腊人海路远行的阻碍。

传说中,创建亚特兰蒂斯王国的是海神波赛冬(poseidon)。在一个小岛上,有位父母双亡的少女,波赛冬娶了这位少女并生了五对双胞胎,于是波赛冬将整座岛划分为十个区,分别让给十个儿子来统治,并以长子为最高统治者。 因为这个长子叫做“亚特拉斯”(atlas),因此称该国为“亚特兰蒂斯”王国。

大陆中央的卫城中,有献给波赛冬和其妻的庙宇及祭祀波赛冬的神殿,这个神殿内部以金、银、黄铜和象牙装饰着。亚特兰蒂斯的海岸设有造船厂,船坞内挤满着三段桨的军舰,码头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亚特兰蒂斯王国十分富强,除了岛屿本身物产丰富外,来自埃及、叙利亚等地中海国家的贡品也不断。

十位国王分别在自己的领土握有绝对的权力,各自采行不同的国家组织,彼此间为了保持沟通,每隔五到六年,便在波赛冬神殿齐聚一堂,讨论彼此的关系及其统治权力,当协议成立后就割断饲于波赛冬神殿中的牡牛喉部,以其血液在波赛冬神殿的柱子上写下决议条文,以增添决议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

十位国王都很英明,各自的国家也都很富强。不幸的是,这些国家不久以后便开始出现腐化现象。众神之首宙斯为惩罚人们的堕落,引发地震和洪水,亚特兰蒂斯王国便在一天一夜中没入海底。

目前,多数考古学家倾向于认为,地处地中海东部水域的克里特岛更为接近大西洲的历史地理条件。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发掘出了迈锡尼遗址,过了35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又在克里特岛上发掘出更早的米诺斯文明遗址。这两件考古学上的伟绩轰动了世界,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它们与“失踪”的大西洲联系起来。许多学者认为,现存的克里特岛只是大西洲岛国的残余部分, 因为克里特曾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20世纪至前15世纪的450 多年间是米诺斯文明的黄金时代,其社会经济与对外贸易曾十分发达。但在经历了四五百年的繁荣期以后,它却遭到了大西洲式的厄运:“一场突如其来的火山、地震、海啸连续爆发,吞没了岛上的一切。”近代火山学的发展已证实了引起这场大浩劫的自然力量来自桑托林岛(位于克里特岛以北约113 公里)上的一次猛烈的火山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海啸。目前,要在桑托林、克里特与大西洲之间划上一个等号,其最大的症结便在时间和面积上,两者相差近80年和72万平方公里。

因此,历史上是否存在过“亚特兰蒂斯”(“大西洲”)仍然是一个谜,考古学家依然在探索中。

三、研究

19世纪中期,德奈利经过毕生努力,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亚特兰特提斯———太古的世界》,这位被誉为“科学性的亚特兰特提斯学之父”的美国人一共提出了有关该岛的13个纲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