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1) amyl propionate
丙酸戊酯
1.
The appropriate conditions for synthesizing amyl propionate were as follows: the molar ratio of amyl alcohol to propionic acid=1.
用β沸石作催化剂合成丙酸戊酯,考察催化剂制备方法和合成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2) propyl pentanoate
戊酸丙酯
3) isoamyl propionate
丙酸异戊酯
1.
Study on magnetic solid super-acid for catalytic synthesis of isoamyl propionate;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丙酸异戊酯的研究
2.
Synthesis of isoamyl propionate catalyzed by ceric sulfate;
硫酸铈催化合成丙酸异戊酯的研究
3.
Study on the Synthesis of Isoamyl Propionate by Sncl_4.5H_2O;
四氯化锡催化合成丙酸异戊酯的研究
4) iso-amyl propionate
丙酸异戊酯
1.
Catalytic synthesis of iso-amyl propionate by ferric sulphate;
固体酸Fe_2(SO_4)_3催化合成丙酸异戊酯
2.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reaction time, the amount of catalyst and the ratio of iso-amyl alcohol to propanoic acid on the yield of iso-amyl propionate were carefully studied.
以二苯胺甲烷磺酸盐为催化剂 ,合成了丙酸异戊酯 ,考察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
3.
Using TiSiW_(12)O_(40)/TiO_2 as a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atalyst ,the synthesis of iso-amyl propionate has been studied.
以固载杂多酸盐TiSiW12O40/TiO2为环境友好催化剂,对以丙酸和异戊醇为原料合成丙酸异戊酯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
5) pentyl prorionate
丙酸正戊酯
6) isopropyl pentanoate
戊酸异丙酯
补充资料:丙酸戊酯
国标编号 33597 CAS号 624-54-4 分子式 C8H16O2;CH3CH2COO(CH2)4CH3 分子量 144.21
无色液体。有类似苹果的香味;蒸汽压 1.33kPa/46.3℃;闪点41℃/开杯;熔点-73.1℃;沸点106.2℃;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0.88(25℃);相对密度(空气=1)5.0;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溶剂,还用于制油漆及香料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在工业生产中未发现对人的危害。给动物致死剂量时发生皮毛粗糙、共济失调、气急、呼吸困难、抽搐和体温降低等表现。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可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特别注意眼和呼吸道的防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