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温吉桑-温南地区
1)  Wen-jisang-Wennan area
温吉桑-温南地区
2)  Wenjisang
温吉桑
1.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interpretation method of Wenjisang Oilfield water-out reservoir from the view- point of logging.
从测井角度,对温吉桑油田水淹层进行定性、半定量和定量研究,研究了水淹层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总结了温西三块和温西一块水淹类型,引进岩性系数半定量识别水淹层,引入 Waxman-Smits 饱和度模型进行水淹层定量处理,在温吉桑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Several years'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experience in Wenjisang area integrated with the new accomplish- ments about faults at home and abroad shows that faults are the main factor dominating the reservoir generation here.
温吉桑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再结合国内外断层研究的新成果,表明断层是控制温吉桑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
3)  Wenjisang oilfield
温吉桑油田
4)  southwest area of Wen Jisang
温西南地区
1.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3D seismic data in southwest area of Wen Jisang of Tuha basin, the quality of seismic section has been promo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imaging in this area.
根据吐哈盆地温西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特点,在该地区应用了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处理技术,提高了地震剖面的品质。
5)  southern part of Jilin Province
吉南地区
1.
The sedimentary model of the Neoproterozoic strata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Jilin province;
吉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沉积模式
6)  Qiudong-Wenjisan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zone
丘东-温吉桑油气聚集带
补充资料:也里可温
      元朝人对基督教徒和教士的通称。又译作也里克温、也立乔。或称迭屑 (tarsa),即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所见的"达娑",是袭用波斯人对基督教徒的称呼。也里可温一词的语源迄无定说,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源自希腊语ερχωυ。基督教的聂思脱里一派在唐初传入中国,称大秦景教。845年唐武宗灭佛,所有西来的宗教都被禁止,景教遂趋绝灭。辽、金时期,它在中国西北和北方的一些游牧民如乃蛮、克烈、汪古等部中又颇为盛行。蒙古几次西征中,大批西亚、东欧的基督教徒被裹胁或俘掠东来,充任官吏、军将、工匠或勒充驱奴,其中大多数随着蒙古统治者进入内地,分散居住在全国各地。据载元初仅大都地区就有聂思脱里派教徒三万多人,设有契丹、汪古大主教区管理,西北地区还有唐兀等大主教区的设置。罗马天主教则是在1294年左右由教皇派遣东来的圣方济各会士孟特戈维诺所传入。戈维诺在大都城中曾建有教堂两所,先后受洗礼的约有六千人。所有组成为左卫、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司的阿速人都是天主教的信奉者,人数达三万。罗马教廷在1307年正式任命孟特·戈维诺为大都大主教与东方总主教。随后在泉州也建立了主教区。
  
  元朝对于各大宗教的基本政策是广蓄兼容。基督教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一样,可以自由传教,为皇帝祷告祝寿。在中央设立崇福司,秩从二品,掌领马儿(mar,景教主教的尊称)、哈昔(hasia,僧侣)、列班(rabban,教师)、也里可温、十字寺祭享等事。仁宗延祐二年(1315),改司为院,省并天下也里可温掌教司七十二所,足见当时基督教在全国分布之广。在元朝的公牍中,常以也里可温与各路诸色人户并举,也说明这种人遍及各路,人数相当多。以镇江为例,就建有大兴国、云山、聚明、四渎安、高安、甘泉、大光明、大法兴等八所聂思脱里教派的道院;在三千八百四十五家侨寓户中,也里可温为二十三家。元政府对待也里可温人户,同佛、道、答失蛮和儒户一样,优免差发徭役,但规定"种田入租,贸易输税"。这些教徒依仗政治上的种种特权,多方逃避赋税,因此这一条规定屡申屡坏。当时的大商人中,不少是基督教徒。任平章政事、领崇福使的爱薛,镇江府路副达鲁花赤马薛里吉思,御史中丞马祖常等都是当时有名的基督教徒。其他以政事、特长而见于记载的基督教徒甚多,他们中有的已具有颇高的汉文化修养。
  
  随着元朝的灭亡,基督教又一度在中国泯灭。直到明朝后期,才又见天主教东来的记载。
  
  

参考书目
   周良霄:《元和元以前中国的基督教》,《元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北京,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