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丁炔
1)  butyne ['bjutain]
丁炔
1.
Analysis of butynes and dimer in commercial butadiene for polymerization;
丁二烯中丁炔及二聚体的分析
2)  butynediol
丁炔二醇
1.
Analysis of Unknown Byproduct in Butynediol Produced from Acetylene and Formaldehyde;
甲醛炔化制1,4-丁炔二醇反应中主要未知物
2.
Catalytic Synthesis on 1,4-butynediol by CuO/Bi_2O_3 Particles;
CuO-Bi_2O_3粉体催化合成1,4-丁炔二醇的研究
3.
The experamental results showed th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of CuO/Bi_2O_3 nanoparticles was within a narrow range(20 nm~40 nm) and the CuO/Bi_2O_3 nano-particles exhibited a good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systhesis of butynediol.
实验结果证明CuO/Bi2O3对合成丁炔二醇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3)  Cyclobutyne
环丁炔
1.
A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and the Exist Life of Cyclobutyne;
丁炔热力学性质及其存在寿命的理论研究
4)  Polydiacetylenes
聚丁二炔
5)  ethylacetylene
1-丁炔
6)  crotonylene
2-丁炔
补充资料:2-丁炔

国标编号 31017
CAS号 503-17-3
分子式 C4H6;CH3CCCH3
分子量 54.09
 
无色液体;闪点<-20℃;熔点-32.2℃;沸点27℃;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0.69;相对密度(空气=1)1.91;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对机体可能产生危害。有刺激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从而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1650mg/m3(丁炔)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