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沙三段烃源岩
1)  source rocks of Es3
沙三段烃源岩
2)  Source rocks in the fourth section of Shahejie formation
沙四段烃源岩
3)  Tertiary source rocks
第三系烃源岩
1.
On the basis of geological analysis, geochemical detection and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hydrocarbon expulsion mechanisms of the Low Tertiary source rocks were studied in the Dongying Depression.
本文采取地质研究、地球化学分析测试与物理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排烃机理。
4)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烃源岩
1.
Evaluation o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and gas-generating potential in Upper Tertiary, Baoshan Basin;
保山盆地上第三系烃源岩地化特征及气源潜力评价
2.
Distribution character and influential factor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f lower-Palaeozoic in the east of North China;
华北地区东部下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Review on recovering method of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i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恢复方法综述
5)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烃源岩
1.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Yanchang and Yan′an Formations, Longdong Area;
陇东地区延长组、延安组烃源岩对比分析
2.
Using seismic and log information to predict and evaluat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n example from rich oil depressions in Bohai Bay;
利用地震和测井信息预测和评价烃源岩——以渤海湾盆地富油凹陷为例
3.
Paleoclimatic information in stratigraphic records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A case study of the Paleogene strata in the Huanghekou subbasin of the Bohai Bay basin,China;
地层记录中的古气候信息及其与烃源岩发育的相关性——以渤海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为例
6)  source rock
烃源岩
1.
Study on "shallow maturation" of source rock in Jinhu Depression;
金湖凹陷烃源岩“浅熟”原因探讨
2.
Study on source rock features and resources evaluation of Yishu graben;
依舒地堑烃源岩及资源量评价
3.
Geochemistry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Liupanshan basin at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盆地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补充资料:岩沙海葵毒素

岩沙海葵毒素(palytoxin,ptx)亦称沙海葵毒素或群体海葵毒素。它是从海葵zoantharia类的palythoa属腔肠动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毒素,该毒素是目前已知非蛋白毒素中毒性最强烈的毒素,也是海生毒素中最毒的化合物。因此,引起化学战专家们的特别关注。

一、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岩沙海葵毒素是由129个碳原子组成的聚醚化合物,分子量为2677,含有40个羟基和8个甲基。这为进一步研究该毒素及其活性碎片、化学合成其类似物奠定了基础。该毒素是一种无定形、吸湿性强、非结晶性的白色粉末。无确定熔点,加热到300℃以上则碳化。不溶于氯仿、乙醚和丙酮,微溶于甲醇和乙醇,易溶于吡啶、二甲亚砜和水,经酸碱处理后毒性消失。1985年日本学者除得到岩沙海葵外,还分离出多种具有高活性的类似物:高岩沙海葵毒素、双高岩沙海葵毒素、新岩沙海葵毒素及脱氧岩沙海葵毒素等。

二、中毒途径与毒性

岩沙海葵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烈的海洋生物毒素之一,它的毒性不仅比神经性毒剂沙林高出几个数量级,而且比剧毒性的河豚毒素或石房蛤毒素也大数十倍。

岩沙海葵毒素主要通过染毒食物及水经消化道中毒。美洲土著居民曾作为箭毒使用。

三、毒理作用

实验证明,岩沙海葵毒素选择性的与神经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使膜上钠离子通道m-闸门打开且不能关闭。从而加速钠离子的通透性,引起持续的去极化作用,导致一系列的中毒改变,特别是心脏和神经系统是其作用的主要部位。岩沙海葵毒素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冠状动脉收缩剂,它比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至少强100倍。冠状动脉血管强烈收缩,伴随出现心脏变力与变时反应。心律失常,t波增大,心室收缩力进行性减低,血压下降,心肌供氧不足,可迅速引起心脏功能衰竭,随之发生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据报道,该毒素还可引起血管坏死,内脏广泛性出血及肾功能衰竭等改变,这可能与其细胞毒作用有关。近来研究证明,岩沙海葵毒素还具有很高的抗癌活性和很强的溶血作用。它是目前已知最有效和特异性的细胞膜活化剂,可作为膜研究中一种新的工具药,岩沙海葵毒素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对其毒理和药理学作用正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可望获得高效生化活性的剧毒毒物,及新型心血管药和抗癌化疗药物。

四、中毒表现

早期中毒症状有运动失调,四肢无力,嗜睡,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继则消化道广泛出血、血压下降,体温降低。中毒严重者症状继续发展,由于血循环量减少,出现休克(或虚脱),终因心脏和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狗中毒后早期症状为呕吐、吐血及严重腹泻等,病理及组织学检查,可见到各脏器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晚期死亡可能因全身血流量减少,循环障碍,重要组织器官缺氧,引起生化代谢严重障碍,导致肾功能衰竭所致。

皮肤接触该毒素时,局部出现烧灼感和肿胀感,相继出现红肿与坏死等改变。当毒素液滴眼内染毒时,立即引起角膜、结膜炎症,愈合后常遗留疤痕,虹膜粘连,且往往继发青光眼。

五、救治

1.局部处理:被岩沙海葵螫伤后,应立即用各种方法除去皮肤表面的触手、刺丝胞和刺丝。活性氯为5.25%的漂白粉溶于1mol/l盐酸溶液、0.5~1mol/l氢氧化钠溶液是岩沙海葵皮肤染毒的有效消毒剂。

2.全身治疗:该毒素有效抗毒剂为罂粟碱(papaverine)和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鉴于毒素毒性强烈,作用极快,应作心室内直接注射,方能获得最佳效果。尽量减少患者活动,以免加速毒素吸收,严重者可给予心血管药物,维持血压,必要进行人工呼吸、给氧。国外已制备岩沙海葵毒素抗体以中和毒素。

3.对症措施:疼痛时可反复应用吗啡、度冷丁等止痛剂;反复呕吐注射胃复安等药物,抗心律失常可用维拉帕米等。加强抗感染、止血、输液、输血、营养及护理等对症支持疗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