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普拉黄染料
1)  Polar Yellow Dyes
普拉黄染料
2)  Polar dye
普拉染料
3)  neopolar dye
尼奥普拉染料
4)  rhubarb dye
大黄染料
5)  turmetic dyes
姜黄染料
1.
Study on dyeing of cationized cellulose fiber fabrics with turmetic dyes;
姜黄染料用于阳离子改性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
6)  flavone dye(s)
黄酮染料
补充资料:普拉滕,A.
      德国诗人。生于安斯巴赫破落的容克贵族家庭。1806年入慕尼黑士官学校。1814年任巴伐利亚军队的军官,1815年参加反拿破仑战争,次年去瑞士旅行。1818年在维尔茨堡和埃朗根大学学习语言学和哲学,同时结识了当时住在纽伦堡的诗人吕克特,得以了解东方语言和文学。他开始用东方的"加色尔"诗体(一种阿拉伯、波斯诗体,通常10至20行,一韵到底)写诗,第一批"加色尔"诗发表在1821年。同年把其他一些"加色尔"诗收入《抒情的篇页》发表。1824年去意大利旅行,写成《威尼斯十四行诗》(1825)。1826年流亡意大利。后死于西西里岛的锡腊库扎。
  
  普拉滕是个进步诗人,具有资产阶级共和主义思想,在1815年以后的复辟时期,他主张自由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他的《波兰之歌》(1830~1831)表现出对波兰人民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同情和支持。他在《威尼斯十四行诗》中,描绘了这个水城特有的魅力,对这个充满文艺复兴、共和主义精神和市民自豪感的城市的没落发出了悲叹。在艺术上,他继承古希腊罗马和古典文学的传统,也受到浪漫派的影响。诗歌格律严谨,形式典雅,语言优美,音节铿锵,但曲高和寡。他被人称为"冷漠的古典主义者",甚至说他是没有创造性的古典形式的"摹仿者"。
  
  1826和1829年,他先后写了两部韵文喜剧《灾难性的叉子》和《浪漫派的奥狄浦斯》,对当时风靡全国的浪漫主义"命运剧"进行讽刺,对德国的现状进行批评。另外,普拉滕曾把伊默尔曼和海涅看作论敌,曾与海涅进行论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