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luorine-containing polymethylmethacrylate
含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2) fluorine-containing methyl acrylate
含氟甲基丙烯酸酯
1.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ing the content of fluorine-containing methyl acrylate and fluorocarbon surfactants on the emulsion were investigated.
通过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形态观察,研究了乳液稳定性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含氟甲基丙烯酸酯、氟碳表面活性剂用量对乳液综合性能的影响。
3) epoxy perfluorooctanoylate polyurethane methyacrylate
全氟辛酸酯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
4) polymethacrylates
聚甲基丙烯酸酯
1.
The structural units of thirty-two polymethacrylates had been optimized and their quantum chemical descriptors had been obtained by DFT/6-31G(d) method.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在6-31G(d)基组优化了32种聚甲基丙烯酸酯类的结构单元,得到了其量子化学参数,用模式识别,逐步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探讨了这些参数与聚甲基丙烯酸酯类Tg的关系,模式识别两类Tg大小不同的聚合物基本分布在不同区域,用逐步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所建立的定量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5) polymethacrylate
[,pɔlime'θækrəleit]
聚甲基丙烯酸酯
1.
Study on oil-absorbent polymethacrylate fiber;
聚甲基丙烯酸酯吸油纤维的研究
2.
Cellular uptake behavior of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 polymethacrylate submicroparticles;
反义寡核苷酸聚甲基丙烯酸酯亚微粒入胞行为的研究
3.
Study on polymethacrylate nanoparticles as delivery system of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
聚甲基丙烯酸酯纳米粒作为反义寡核苷酸传递系统的研究
6) poly(meth)acrylate
聚(甲基)丙烯酸酯
补充资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沿革 1927年德国罗姆- 哈斯公司的化学家在玻璃板间将丙烯酸酯加热聚合,生成粘性橡胶状夹层,可用作安全玻璃。当用同法浇铸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时,得到了性能很好的有机玻璃板,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它是丙烯酸系树脂中最重要的品种。1931年罗姆-哈斯公司在美国的一个工厂开始生产,随后美国、英国等也相继生产。1936年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开发了悬浮聚合法。中国从5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PMMA,1985年产量约15kt以上。
生产方法 工业上主要有三种工艺:
①浇铸本体聚合 该法应用广泛。将单体和引发剂混合后加热预聚,制得的浆液浇铸(见浇铸)在一定厚度的无机玻璃模型内,在确定风速的循环空气烘房内,于40℃左右聚合至胶状。再于95~110℃高温聚合,最后降至室温脱模即得产品。混料时加入添加剂、共聚单体或交联剂,可改进某些性能。浇铸成型时需严格控制聚合速度,如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和烘房风速,并及时排出释放的聚合热使聚合均匀。聚合热为54kJ/mol,当转化率达15%~20%时出现自动加速。生产的有机玻璃越厚,单位面积释放的热量越大,如不及时排散热量、严格控制温度,就会造成聚合不均匀,甚至爆聚。
有机玻璃的品种有透明、彩色、乳白、镜面、波纹、闪光等板材(见彩图),尺寸可达3.0×3.6m2。
②乳液聚合 单体在水中进行乳液聚合,经济、安全、工艺简便,操作粘度低,乳液固含量为30%~50%。关键是选用合适的乳化剂,常用乳化剂为非离子型。引发剂使用水溶性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等。该法在中国和世界上发展迅速。
③悬浮聚合 单体分散在水介质中,于搅拌下加热聚合,制得直径0.1~1.0mm珠状体模塑粉,经挤出造粒为模塑料,供注射成型和挤出加工用。珠体直径和工艺稳定取决于分散剂种类、用量和搅拌速度。工业产品均为 MMA和少量苯乙烯或丙烯酸甲酯及其乙酯或丁酯的共聚物,目的为改善其加工性能。60年代后,开始用这种模塑料通过挤出机连续挤出有机玻璃板,可以降低成本、节省大量平板硅玻璃,目前发展很快。
生产方法 工业上主要有三种工艺:
①浇铸本体聚合 该法应用广泛。将单体和引发剂混合后加热预聚,制得的浆液浇铸(见浇铸)在一定厚度的无机玻璃模型内,在确定风速的循环空气烘房内,于40℃左右聚合至胶状。再于95~110℃高温聚合,最后降至室温脱模即得产品。混料时加入添加剂、共聚单体或交联剂,可改进某些性能。浇铸成型时需严格控制聚合速度,如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和烘房风速,并及时排出释放的聚合热使聚合均匀。聚合热为54kJ/mol,当转化率达15%~20%时出现自动加速。生产的有机玻璃越厚,单位面积释放的热量越大,如不及时排散热量、严格控制温度,就会造成聚合不均匀,甚至爆聚。
有机玻璃的品种有透明、彩色、乳白、镜面、波纹、闪光等板材(见彩图),尺寸可达3.0×3.6m2。
②乳液聚合 单体在水中进行乳液聚合,经济、安全、工艺简便,操作粘度低,乳液固含量为30%~50%。关键是选用合适的乳化剂,常用乳化剂为非离子型。引发剂使用水溶性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等。该法在中国和世界上发展迅速。
③悬浮聚合 单体分散在水介质中,于搅拌下加热聚合,制得直径0.1~1.0mm珠状体模塑粉,经挤出造粒为模塑料,供注射成型和挤出加工用。珠体直径和工艺稳定取决于分散剂种类、用量和搅拌速度。工业产品均为 MMA和少量苯乙烯或丙烯酸甲酯及其乙酯或丁酯的共聚物,目的为改善其加工性能。60年代后,开始用这种模塑料通过挤出机连续挤出有机玻璃板,可以降低成本、节省大量平板硅玻璃,目前发展很快。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