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达腊虎(Panthera tigris sumatrae)
一:亚种分化
苏门答腊虎祖先源自更新世早中期的大陆虎类,12,000 年前海平面上升,使得苏门答腊地区与亚洲大陆隔绝,数以万计的野生虎被分离形成差异显著的新亚种——Panthera tigris sumatrae(苏门答腊亚种)。它由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著名兽类学家Pocock于1929年定名并确立。2004 年底我的好友黄骥(上海自然博物馆,美国兽类学会会员)与世界著名兽类分类学家Colin P.Groves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苏门答腊虎研究课题,研究表明其分化已达到种的水平,属于岛屿虎(Isiand group),并代表了现代虎类演化的一个分支。论文见于德国《 Mammalian Biology 》。
二:外部形态及习性
苏门答腊虎是现生虎亚种中体形最小的,雄虎平均体长2.4米,重120公斤;雌虎体长2.2米,重约90公斤。它们小巧的体形使它们能迅速穿过密林。
苏门答腊虎身上有深橘色的皮毛与密集的条纹,具备了热带岛屿虎类的典型特征。不同于生活在平原地带的猎豹和狮子,雨林中的苏门答腊虎必须依靠潜伏袭击猎物。苏门答腊虎的主要食物是水鹿、野猪、豪猪、鳄鱼、蟒、幼犀和幼象等。雌虎怀孕期约103天,每胎生2-4只幼崽。
刚出生时,虎崽约重2.2-3磅。这时的幼崽还未睁开眼睛,体质也极其脆弱,雌虎需时刻保护幼崽,使其免受雄虎或其它动物的伤害。十天后,幼崽眼睛睁开,从第1到第8个星期之间完全依赖母乳为生。大约在6个月后,雌虎开始教它们捕食技巧。野生的苏门答腊虎最长寿命为15年,人工圈养的苏门答腊虎最长寿命为20年。
三:分布及现状
苏门答腊虎的栖息地主要是苏门答腊群岛范围内的热带雨林,活动范围依据猎物密度与栖所面积大小程度而定。分布的密度平均为5只虎/100平方公里。苏门答腊虎保护计划研究人员选用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系统来绘制已知和潜在的苏门答腊虎栖息地分布图,并分析它们所面临的威胁。
这样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
1. 在国家公园里,研究人员利用分类土地资源探测卫星影像划定已知的老虎分布区域,在影像上找出典型的老虎栖息地特征;
2. 研究人员通过对光学和遥感影像的分析,找出在苏门答腊地区其它可能适合老虎生存的类似生态环境。
由于人类入侵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开采,苏门答腊虎栖息地已不断减少,并被切割成碎快。1978年进行的勘测,估计野生苏门答腊虎的数量约1000只。而1985年,印尼林业局的勘测人员估算有26个自然保护区有虎存在的迹象,数量为800只左右。
而到了1992年,印尼林业部门和自然保护协会(PHPA)做出了统计,还有400只虎分布在苏门答腊5个国家公园里,它们包括:
1.Gunung Leuser国家公园:
1993年估计这里有110-180只成年虎活动。森林迅速减少和非法捕猎是虎面临的最主要威胁。在2003年,人们经过卫星图象分析发现,公园已失去了662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园边缘10公里内的森林缓冲带也开始消失。如果按这样的速度,在2036年前后,这里的森林将不复存在;
2.Kambas国家公园:
该公园面积1,300平方公里,位于苏门答腊东南沿海。这里在1937年被宣布为生态保留区域,而到1989年才升为印尼国家公园。近30年来,Kambas国家公园的森林被大量砍伐,虎的栖息地已被严重干扰。1996年,公园管理局组织了反偷猎队,共计 24 人。印尼自然资源保护组织(PHKA)和加拿大老虎保护基金会自1985年以来就在这里对当地野生动物进行调查。在此次调查中,他们还发现了罕见的苏门答腊犀牛群。虎类学者富兰克林在1995-1997年间,根据红外照相机诱捕资料推测,这里约有36只成年虎活动,其中21只分布于公园的核心地带;
3.Kerinci Seblat国家公园:
该公园于1981年成立,面积为14,846平方公里,是印尼第二大国家公园。1992年,人们估计这里约有76只野生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