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广东大宝山
1)  Dabao Shan
广东大宝山
1.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long-term metal-contaminated rice field in Dabao Shan area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采样调查了广东大宝山地区受酸性采矿废水长期污染的亚热带水稻田的土壤理化性质 ,重金属 Cu、Pb、Zn、Cd的全量及其 DTPA浸提量 ,以及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呼吸活性等指标。
2)  Dabaoshan Mine,South China
广东大宝山矿床
3)  mt. Babaoshan of Guangdong
广东八宝山
4)  Dongshanbao Tower
东山宝塔
1.
Questions on the Time When Dongshanbao Tower Was Built;
对东山宝塔始建年代的质疑
5)  ShandongProvince
山东七宝山
6)  Dongguan Dabao
东莞大宝
1.
An engineering example of consolidating fill ground with heavy punning method is given, which is the planning first phase of the workshop project of Dongguan Dabao chemical products Co.
介绍了强夯法加固填土地基在东莞大宝化工制品有限公司拟建一期厂房工程中的应用。
补充资料:广东四大名刹

鼎湖山庆云寺

位于鼎湖山中部偏东的山谷中,座西面东,具有浓重的东方建筑艺术特色,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

庆云寺是在莲花庵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明崇祯六年(1633年)在糁和尚来到莲花峰,视若佛地,于足结草为庵,取名莲花庵。两年后,栖壑大师应邀到莲花庵当住持、并随即大兴土木、把绥坡削成七级,倚山势构筑五层殿宇,计有大小殿堂]00多间,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规模宏大。寺宇建成后, 栖壑大师见闻围雾霭袅袅。加之山鼎有湖、“天将雨,湖先川云”,遂将莲花庵易名为庆云寺。

庆云古刹,质朴而宽宏,庄严而典雅,雄伟而肃穆,以其独特的东方建筑艺术风格而闻名中外。寺内文物占迹甚丰,如舍利子、千人镬、大铜钟、白茶花树、平南王大法座、《碛砂藏经》、百梅诗碑、梅花图碑刻、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都以其神奇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庆云寺环境优雅。寺前第一级,是宽阔的平台,放置有占祥缸和塔式香炉第二级以下,是一个百花争艳斗丽的大花园,有桂花圩,菩提花雨,兰苑花圃方池印月。寺后,三宝峰俨如天然屏障,其余脉蜿蜒起伏,犹如行龙高昂峻秀,把庆云寺衬托得愈发庄严典雅,雄伟肃穆!

南华寺

位于韶关市南约二十二公里处。这里依山面水,峰峦奇秀,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慧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寺后有桌锡泉(俗称九龙泉),几株高达数十米的古老水松,是现在世界上稀有的树木,寺庙现存大量珍贵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南华寺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由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等建筑群组成。现有建筑除灵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后虚云和尚募化重修的。

光孝寺

光孝寺坐落在广州市区的光孝路北,是岭南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刹。民谚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之说。光孝寺也是古代中外高僧经常驻锡的佛教道场,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

光孝寺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赵佗的玄孙赵建德在此处建宅。三国时,吴国贵族虞翻流放南海,居此讲学,人称"虞苑";因苑中有不少诃子树,又名诃林。虞翻死后,家人捐宅为寺,名"制止寺"。光孝寺作为寺庙的历史便从这时开始的。

东晋隆安元年(397),昙摩耶舍法师航海到达广州,在这里创建佛殿,改名"王苑延寺",又称"王园寺"。他是光孝寺住锡的第一位高僧。南北朝时期,中天竺高僧求那跋陀罗(394-468)于刘宋元嘉十二年(435)泛海到达广州,在这里创建戒坛,传授戒法。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法师带来菩提树种植在戒坛前,并预言,过170年后,当有肉身菩萨,在此树下开演佛法,度无量众。20多年后,即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印度佛教禅宗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536)航海到达广州,被笃信佛教的广州刺史萧昂迎于王园寺,弘传禅法,名声益著。后达摩被梁武帝请到金陵,晤谈不契,又北上到少林寺,在那里面壁十年,独修禅定,被尊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唐朝贞观年间,王园寺重修殿宇,改名为"乾明法性寺"。高宗仪凤元年(676),慧能来到法性寺。据载,慧能得到禅宗五祖弘忍的衣钵后,已在南方隐居多年。有一天,他来到法性寺,正遇上印宗法师讲解《涅盘经》,有两位僧人在辩论堂内的风幡为何飘动,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慧能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印宗大惊道:"久闻黄梅五祖法衣南来,莫非就是行者?"慧能拿出衣钵给大家看。印宗与慧能研讨禅学,慧能言论玄奥,言简理当。印宗十分欣喜,集众僧在法性寺菩提树下为慧能剃发,请智光律师等为他授具足戒。后来慧能就在菩提树下为僧众开示禅门,讲说般若波罗蜜法。不久寺中住持法才和尚在掩埋慧能戒发之处修建了发塔。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