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ylinder clothing
锡林-针布
2)  cylinder clothing
锡林针布
1.
Comparison is done to the cylinder clothing AC2525×01545 and the conventional one AC2525×01550 regarding carded sliver production,spinning quality.
介绍了AC2525×01545型锡林针布与通用型AC2525×01550型锡林针布在生产中生条、成纱质量的对比情况,并对使用新型金属针布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2.
Features of modern card clothing are demonstrated from technologies of cylinder clothing,doffer clothing,flat clothing,take-in roller wire,fixed flat and carding plate.
从锡林针布、道夫针布、盖板针布、刺辊齿条、固定盖板和分梳板6个方面分析了现代梳棉针布的特点,通过对国产针布技术进步和行业现状的分析,重点阐述了国内外针布的差距及国产针布的发展方向,指出:国产针布虽然进步很大,但在先进性、可靠性,尤其是使用寿命方面,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15系列锡林针布已接近极限尺寸;目前我国针布应将提高锡林针布的耐磨性、创新道夫针布齿型设计、加强盖板针布底布对钢针的握持力和钢针耐磨性作为发展重点,并积极开发后整理针布品种。
3)  Cylinder
锡林
1.
Use testing of AC2525×014545 cylinder carding cloth;
AC2525×01545型锡林针布的使用测试与体会
2.
Fiber carding length and frequence of the cylinder on high speed comber(Ⅱ);
高速精梳机锡林梳理纤维的长度和次数(二)
3.
Fiber carding length and frequence of the cylinder on high speed comber(Ⅰ);
高速精梳机锡林梳理纤维的长度和次数(一)
4)  cylinder diameter
锡林直径
5)  Needling Cylinder
植针锡林
1.
Influence of Needle Count Arrangement of Combed Needling Cylinder on Combing Sliver Quality;
精梳植针锡林针号排列对精梳条质量的影响
6)  cylinder wire
锡林齿条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布哈林,..
Buhalin
布哈林,..
     (1888~1938)

[]  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和第三国际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888年10月10日生于莫斯科一个小学教师之家。1906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7年考入莫斯科大学法学院经济系。1910年被捕,流放到阿尔汉格尔斯克省的奥涅加。一年后从流放地逃往国外,在欧美流亡 6年。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回到莫斯科。十月革命后至1929年任《真理报》主编。1924~1929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26~1929年任第三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书记。由于坚持..列宁的新经济政策,20年代末期,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与..斯大林发生分歧,先被免去领导职务,后被开除出党。1938年3月15日被苏联政府以叛国罪处决。1988年恢复名誉和党籍。布哈林有关政治思想的主要著作有:《到社会主义之路和工农联盟》、《“有组织的经营不善”的理论》、《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两个世界的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基本问题》等。
 布哈林曾提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理论。他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阶级斗争还将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在某一阶段上会尖锐化,但总的趋势是日益缓和,逐渐减弱,最终消亡。因此,工人阶级政党应该是“国内和平的党”,其中心任务是进行和平建设。他主张用经济斗争方式消灭城乡资本主义成分,反对采取暴力措施,认为实现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有机的渐进过程,不需要进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第二次社会革命。
 自20年代末,布哈林担心苏联有蜕化为“新利维坦”的危险。他指出,无限制的国有化和强行集体化,使苏联的国家职能过度膨胀,出现了中央集权的经济统制。这种经济统制类似资本主义中的绝对垄断,导致僵化和官僚主义发展,使集权制成为官僚集权制。官僚集权制在党和国家融为一体的基础上,集党政大权于一人之手,对领袖进行个人崇拜,必然使苏联成为“铁蹄”国家,成为干预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新极权主义国家。他反对权力过分集中,希望苏联向列宁提出的“公社国家”方向发展,主张实现民主与法制,提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口号,要求保障最大多数人的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建设一个有创造性、有人性、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
 布哈林的上述观点在当时只能用伊索寓言式的语言来比喻和暗示,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但是他的一些看法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民主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引起了普遍关注。7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曾出现研究布哈林思想的热潮。
                 许林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