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双-(苯基甲基氧代吡唑基)丁二酮
1)  bis (phenyl-methyl-pyrazolone-yl) butanedione
双-(苯基甲基氧代吡唑基)丁二酮
2)  bis(phenyl methyl pyrazolone yl) butanedione
双(苯基甲基氧代吡唑基)丁二酮
3)  1,4-bis(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4'-yl) butanedione-1,4
1,4-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丁二酮-〔1,4〕
4)  1,4-Bis(1-phenyl-3-methyl-5-oxopyrazole-4)butanedione
1,4-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丁二酮-[1,4]
5)  bis (phenyl-methyl-pyrazolone-yl)phthaldione
双(苯基甲基氧代吡唑基)邻苯二酮
6)  bis(phenyl-methyl-oxopyrazole-yl)phthaldione
双-(苯基甲基氧代吡唑基)邻苯二酮
补充资料: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2,4-三唑-1-基)-2-丁酮
分子式:C14H16ClN3O2
分子量:293.75
CAS号:43121-43-3

性质:无色结晶。熔点82-83℃,蒸气压(20℃)为1×10-7帕以下,20℃水中的溶解度为260ml/g。易溶于环已酮、二氯甲烷,尚溶于异丙醇和甲苯。在酸性或碱性(pH为1-13)条件下都较稳定。

制备方法:由α-溴代频哪酮与氯酚钠反应生成α-对氯苯氧基频哪酮,然后与溴反应生成α-对氯苯氧基-α-溴代频哪能酮,最后1,2,4-三唑反应生成三唑酮。制得的三唑酮原粉含量在96%以上,该农药剂型主要有20%乳油和15%可湿性粉剂。

用途:该品为高效内吸性杀菌剂,是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玉米、高梁丝黑穗病,玉米圆斑病等多种难治病害的优良药剂。对小麦全蚀病,黑穗病及瓜类、果树、蔬菜、花卉等白粉病的治疗均有高效。通常使用的药液度为每100g含2.5-6.2g有效成分,约相当于一般杀菌剂的十分之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