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1) dimethylnitrobenzene
二甲基硝基苯
1.
3-Methyl-4-nitrobenzoic acid was synthesized via oxidation of 2,4-(dimethylnitrobenzene) with mole-(cular) oxygen catalyzed by cobalt acetate in acetic acid in the presence of an initiator.
由2,4-二甲基硝基苯的钴催化氧化合成了3-甲基-4-硝基苯甲酸,发现以分子氧作氧化剂时,在乙酸钴催化剂体系(乙酸钴/丁酮/乙酸)中加入助催化剂溴化钠,3-甲基-4-硝基苯甲酸的收率显著提高。
2) dinitrotoluene
二硝基甲苯
1.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dinitrotoluene in Ipomoea aquatic-soil-leachate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use of municipal sludge;
农用城市污泥二硝基甲苯在蕹菜-水稻土-渗漏水系统中的分布特征研究
2.
Application of CPF Technique to the Optimization of Conditions for Separation of 6 Isomers of Dinitrotoluene by MECC;
应用毛细管区段灌注技术对胶束电动毛细管柱色谱法分离6种二硝基甲苯异构体条件的优化
3.
Research progress of hydrogenation technology of dinitrotoluene;
二硝基甲苯加氢工艺研究进展
3) DNT
二硝基甲苯
1.
Hepatic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rats treated with DNT;
二硝基甲苯染毒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
2.
Five nitroaromatic hydrocarbon-degrading strains,TD1,TD2,TD3,TD4 and TD5,were isolated from the soil contaminated by 2,4-dinitrotoluene(DNT) and 2,4,6-trinitrotoluene(TNT).
从被二硝基甲苯(DNT)和三硝基甲苯(TNT)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5个高效降解硝基芳香烃类化合物的菌株TD1、TD2、TD3、TD4和TD5。
4) nitroxylene
硝基二甲苯
5) 2,4-dimethylnitrobenzene
2,4-二甲基硝基苯
6) 4-dimethylntrobenzen
4-二甲基硝基苯
补充资料:3,5-二甲基硝基苯
国标编号 61675 CAS号 99-12-7 分子式 C8H9NO2;(CH3)2C6H3NO2 分子量 151.17
无色针状结晶;蒸汽压 98.5kPa(273℃);熔点 75℃ ;沸点273℃/98.5kPa;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密度 无资料;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14(有毒品);主要用途:用物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害。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能引起中毒死亡。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刺激性。吸收进入人体后,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用各种新液相、气相色谱分析硝基二甲苯异构体-(Ono,Aoi;Masuda,Yoshio),《Anal.Lett.,Part A》,1980,13,No14,1269~1276(英文)《分析化学文摘》,1982.5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5mg/m3[皮]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