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历史悠久,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始建,称紫贝县,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改称文昌县,历经二千余载。文昌在海南岛东北部。地处东经11028~11103,北纬1920~2010。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温和。文昌常年平均气温为23.9c,1月平均气温为17.5c,极端最低气温4.7c。7月份平均气温为28.2c,最高气温为32.4c。文昌年平均日照2137小时,日照率45%。文昌年平均降水量2361.3毫米。文昌每年5~6月及8~10月为雨季,12月至明年4月份为旱季。文昌年平均蒸发量为1872.7毫米。文昌每年8~10月份为热带风暴及台风盛行季节,年平均受台风影响2~3次,8级以上台风平均每年有1.8次。文昌东西宽63公里,南北长95公里。文昌面积2346平方公里。文昌人口502807人。文昌地貌呈半月形。文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沿海倾斜。文昌东北部为海积平原,西南部属半丘陵地带。文昌中部从抱罗至翁田形成一较高的台地。文昌除铺前、锦山、湖山、 冯坡等乡镇及罗豆农场平坦外,其余均为低丘陵地带。文昌境内最高点为铜鼓岭,海拔388米。文昌市辖22个镇、3个乡,有265个管理区,3638个村(居)委会、4个国营农场、1个国营林场、1个国营华侨农场、3个县属农场。文昌市政府驻文城镇, 距省会海口市73公里。文昌境内公路四通八达,现有主公路29条,通车里程1285公里,每个乡镇均通车。文昌 向西、向南均可接通海榆东线和东线高速公路。文昌西北角直至东南角的环海地区,海运更是方便异常。
文昌是海南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和将军县,是被世界誉为东方奇迹——宋氏三姐妹的故乡。国外,特别是东南亚一带,文昌市更是名声遍传。文昌市历史悠久,据《琼州府志》记载,文昌市的前身是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设置的紫贝县,属珠崖郡。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汉元帝接受贾捐之建议撤销珠崖郡后,紫贝即成废县。一直到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才在紫贝县故墟上设置武德县。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名为平昌县。贞观元年( 公元627年)改名为文昌市。据清代所著《广东考古辑要》载:“唐武德五年分珠崖郡,置平昌县。贞观元年改曰文昌,以县南文昌江设名”。文昌江即今文昌河。看来,说文昌是以水命名是符合历史上命名习惯的。自唐贞观元年改名后,文昌市建制并县名一直沿用。1995年1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文昌县,设立文昌市(县级市)。文昌市历代县府所在地均设在文城镇。文昌文城镇历史悠久,至今还保存着宋、元两代县衙旧址,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城。而始具规模的城镇建设, 是始于明代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至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拆城墙,砌护河堤,并在“ y”形的文昌河两岸建成了便民街、三角街、竹行街、树东街和两个小码头。解放后,城建规模逐年扩展,构成了一座具有南国水乡特色的“椰乡”和“椰乡”之城。文昌文城镇历来是文昌市教育事业的中心。据县志记载,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知县梁健安将书院义学合为一,改名“至公书院”,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改名“蔚文书院”,为古代文昌的最高学府。现文昌文城镇有海南外国语师范、文昌市教师进修学校两间中师学校和文昌中学、文昌华侨中学、文城中学三间完全中学。文昌中学是海南省乃至全国的有名中学。
文昌境内主要河流有5条:文教河全长56公里,发源于琼山市树得头,注入清澜港,是文昌最大的河流。珠溪河全长48公里,注入东寨港;石壁河,全长34公里,注入长歧港,1974年裁弯取直改注入新村港。文昌海岸线长达210公里。清澜港为文昌最大的港口,为海南省五大枢纽港之一, 国家一级开放口岸,现有码头泊位5个,设有可泊5000吨级的码头。
文昌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有铁、钨、钛、铝、锆、石英沙、红蓝宝石、高岭土、 独居石和水晶等十余种。文昌有林木植物5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10多种,被列为商品材的有胭脂、 青梅、母生、菠萝蜜、荔枝、龙眼、海棠、苦楝、相思、木麻黄和按树等。文昌海域面积4600平方海里,水产资源丰富,鱼类800多种,数量较多的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鲨鱼、海鳗、 马鲛鱼等。对虾、龙虾、毛虾、墨鱼、鱿鱼、鲍鱼和螃蟹等也是较多的海产品。
文昌旅游景点包括:铜鼓岭自然保护区、东郊椰林、宋氏祖居、文庙、八门港红树林等为文昌市的旅游景点。文昌土特产品有椰子、椰茸、椰雕工艺品、龙虾、鲍鱼、咖啡和文昌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