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atural geological hazards
自然地质灾害
2)  nature
自然
1.
On the function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nature in carrying ou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point;
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作用
2.
Harmonic co-existence of mankind with nature and reconstruction of comely landscape in Northwest of China;
试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再造西北山川秀美
3.
Reflections 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nature;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
3)  natural
自然
1.
Evolution:from Naturalism to Liberalism;
进化,从自然主义到自由主义
2.
Doing Nothing,Natunal,Supernatural;
大道·自然·超自然——老庄思想同源异趣略论
3.
Percentage of natural killer T cells(CD3~+CD16~+CD56~+) in peripheral blood of healthy adults detected;
正常人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CD3~+CD16~+CD56~+)比例
4)  the nature
自然
1.
The Humanity, the Nature and Poetic Features in Theodor Storm s Fiction;
施托姆小说中的人性、自然和诗意
2.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make a Marxist Philosophy-base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Human Center and Engels’s Doctrine of Revenge in an aim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the nature and the theoretical base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two.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人类中心论”、恩格斯的“报复论”进行理论分析,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依据及重要意义。
3.
The whale subtly delineates the destroyed experience of human being during its fight with the nature.
《白鲸》以大题材、大手笔展示了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毁灭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作者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思考。
5)  spontaneous
自然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 II levels and early spontaneous abortion;
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
2.
Two different genetic analyses of spontaneously aborted specimen;
两种不同遗传学分析方法用于诊断自然流产组织的比较
3.
The expression of decay-accelerating factor in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衰变催化因子的表达变化
6)  naturalness
自然
1.
Study on the Naturalness in Calligraphy during the Wei and Jin Dynasty;
魏晋书学中崇尚“自然”的审美观研究
2.
On Lao Zi s Thought that Tao is Naturalness and Its Theoretical Outspreading;
老子的“道”即“自然”思想及其“逻辑”展开
3.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esthetic trend in modern home design, that is, naturalness, harmony and personality.
文章从自然美、和谐美,个性美的角度阐述了现代居室设计中的美学趋向。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是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点基础上建立的国家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地质矿产部(主管部门)和原成都地质学院(依托单位)的指导下,从1991年至1995年,历时四年多,初步建设成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95年10月,实验室通过原地质矿产部检查验收小组和验收专家委员会的检查和验收,专家委员会认为:“该实验室全面达到了国家专业实验室的验收标准,并具备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条件,建议有关的领导部门继续给予支持,使该实验室尽早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1992年原地质矿产部批准该实验室为部开放实验室,2001年该实验室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1年,该实验室所依托的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该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03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部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04月被获批准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这是我国地质灾害领域惟一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及依托单位具有“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自主设置)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减灾防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岩土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领域,并设立有“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本实验室由5位资深工程地质学家(其中一名外籍科学顾问)、48名固定研究人员和26名流动人员)组成。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以中青年骨干为主,平均年龄 43岁,包括教授及研究员31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10人、讲师7人。固定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0%。实验室下设4个研究室 (重大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室、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室、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研究室、灾害预警与信息技术研究室)、5个研究中心(地质灾害数值与物理模拟研究中心、遥感与信息技术开发中心、地质灾害与工程安全监测研究中心、泥石流灾害研究与防治中心、地下水科学研究与开发中心)、12个装备先进的试验室(岩石力学综合参数测试试验室、mts土动三轴试验室、岩石(材料)力学试验室、现代勘测技术试验室、土工试验室、微观分析鉴定室、物理模拟试验室、数值模拟试验室、遥感与gis试验室、环境工程试验室、钻掘工程试验室、地层环境模拟及污染控制试验室)。12个试验室总体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具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仪器代表了目前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仪器设备总值约2500万元人民币,其中5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或系统14台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于地质灾害的现场勘测与监测,包括最新的彩色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sir-20地质雷达、 trimble-gps仪和全套现场大型原位试验装置等;第二部分主要用于岩土体力学特性参数测试和物性参数分析,是试验室硬件条件的主要部分,包括在引进消化基础上开发的多功能岩石参数综合测试系统、mts土动三轴试验系统、gds非饱和土三轴试验系统、岩石流变仪、土体流变仪、土体大三轴仪、大型岩石高压渗透试验系统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试验装置;第三部分是用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及预测的数值模拟系统、物理模拟系统和“3s”技术系统。实验室拥有独立的实验大楼,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使用面积4000平方米)。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实验室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立足于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立足于服务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