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曲柳
水曲柳以材质优良而著称,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的大兴安岭东部和小兴安岭、吉林的长白山等地,向西还分布到辽宁的千山、河北的燕山山脉,以及河南、山西、陕西和甘肃的局部地区。
水曲柳是一种落叶的乔木,高度可达30米,胸经超过1米。主根较短,但侧根发达,伐后的树根具有较强的萌蘖性。树皮多为灰白色。新生的小枝略呈心棱形,无毛、生有皮孔,冬芽为里褐色或黑色。枝上长有左右对生的奇怪羽状复叶,叶轴上有槽沟,还具有极窄的翅。它的花期为4~5月,花朵在长叶之前开放。花为单性,雄雌异株,雄花具有2枚雄蕊,雌花具有2枚不发育的雌蕊。受粉后的两性花结出长圆状披针形的翅果,在7~9月间成熟,翅果稍有些扭曲,顶端为钝圆形或稍微有些凹陷。
拉丁名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中文名 水曲柳
拉丁科名 Oleaceae
中文科名 木犀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
现状
渐危种。水曲柳是古老的残遗植物,分布区虽然较广,但多为零星散生。材质坚韧,纹理美观,是作家具的良材。因砍伐过度,数量日趋减少,目前大树已不多见。
海拔下限(米) 200
海拔上限(米) 1100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树皮灰色,幼树之皮光滑,成龄后有粗细相间的纵裂;小枝略呈四棱形,无毛,有皮孔。奇数羽状复叶,对生,长25一30厘米,叶轴有沟槽,具极窄的翼;小叶7一11(一13),无柄或近无柄,卵状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一)8一14(一16)厘米,宽2一5厘米,光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不对称,边缘有锐锯齿,上面无毛或疏生硬毛,下面沿叶脉疏生黄褐色硬毛,小叶与叶轴联结处密生黄褐色绒毛。雌雄异株,圆锥花序生于去年枝上部之叶腋,花序轴有极窄的翼;花萼钟状,果期脱落,无花冠;雄花具之雄蕊;雌花子房1室,柱头二裂,具2枚不发育雄蕊。翅果稍扭曲,长圆状披针形,长2一3.5厘米,宽5一7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
特性
水曲柳中心区为湿润型温带季风气候,土壤是发育在冲积母质上的草甸灰化棕壤或生森林土。多生长在河漫滩和山地河流下游的河谷第一阶地。主要伴生树种为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 microsperma (Lindl.) Cheng et L.K.Fu.、长白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 komarovii (V.Vassil.) Cheng et L.K.Fu.、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等。为阳性树种,幼龄期稍耐庇荫,成龄后需要充分光照。喜湿润,但不耐水渍,在季节性排水不良的地方,长势不佳甚至死亡,在干旱条件下生长较差,最喜山下腹湿润肥沃的缓坡及溪谷、河岸平地;稍耐盐碱,在pH值8.4,含盐量0.1%的盐碱地亦可生长;耐寒,在大兴安岭-40℃的严寒条件下发育正常,但人工幼苗易遭霜冻危害。主根短,侧根发达,伐根具有较强的萌蘖性,萌条生长迅速。早春先叶开花,花期4--5月。自然状态下,15--20年开始结实,翅果8月开始成熟。
保护价值
水曲柳材质优良,是东北、华北地区的珍贵用材树种,可制各种家具、乐器、体育器具、车船、机械及特种建筑材料。同时,对于研究第三纪植物区系及第四纪冰川期气候具有科学意义。
保护措施
分布区内仅个别地区建有自然保护区(如长白山等),多数地区尚无具体保护措施。建议有关部门选择适当地点及林份,建立保护点,保护好现存大树,并采种育苗,扩大造林面积。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等地已引种栽培。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种子休眠期长,播种前必须采用低温层积和变温处理方法。育苗地应在平地上,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或壤土。造林地要选择山地的中、下缓坡,土层肥沃的地段。水曲柳如与落叶松混交造林和防止霜冻。还可采用萌芽更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