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Sawankalok ceramics
宋卡洛瓷
3) Song kilns
宋窑
1.
The excavation helps to clarify our understandings on the ceramics industry in the north Guangdong area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and provides important data for the study on Song kilns.
曲江县白土下乡宋窑经过发掘清理,出土了一批宋时期风格的陶瓷器物和窑具,丰富了对当时粤北地区陶瓷制作业的认识,为研究当地宋窑的形制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尤其是窑内出土的各式精美的浮雕莲瓣炉极具特色,为研究北宋时期粤北佛教的兴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辅证。
5) Jun kiln of Song dynasty
宋代钧窑
补充资料:卡窑文化
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在青海省湟中县卡约村而得名。卡窑应作卡约,为藏语地名。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境内的黄河上游沿岸及其支流湟水流域。其年代晚于齐家文化,约当公元前900~前600年间。过去有人把它归入寺洼文化,其实两者的地理分布及文化内涵均有明显的差异。
卡窑文化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与褐陶为主,手制,颈部及口沿内侧施加一层赭色陶衣。纹饰有划纹、附加堆纹与彩绘等。彩绘主要是曲折纹、三角纹与变形回纹等几何形花纹。典型器有底部内凹成假圈足的双耳罐、双大耳罐、粗陶罐、四耳罐和瓮等。
该文化聚落遗址发现很少,目前了解较多的主要是墓地。近年来,经过发掘的有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墓地、贵南加土乎墓地、湟中潘家梁墓地、循化的阿哈特拉山与苏志等处。墓葬多是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也有部分土洞墓。葬具为木棺,葬式有仰身直肢葬、俯身葬、二次葬等。二次葬也有人称为扰乱葬,较为奇特,往往下身保存完好,上身骨架却很零乱。在葬制上比较特殊的还有循化苏志墓地发现的两个坟丘墓。坟丘用夯土筑成,外形呈椭圆形,长约20~24米,宽约16~18米,高为1.5米。坟丘的两侧各有一弧形弯曲的围墓沟,两端似要合拢而以石子路或土路隔开。在两个坟丘内分别有16和10座单人竖穴墓。
墓内一般都有随葬品,除陶器外,还有石器、骨器与铜器等。石器有斧、刀、铲与杵等,所出的一种大理石质石锤,较为罕见,中间粗,两端细,正中穿一圆孔,制作精致。骨器有锥、 针、纺轮与骨耜等。 铜器有斧、锥、刀、镰、镞、环与铜饰品等。另外,还有绿松石珠、玛瑙珠、石贝、海贝、蚌壳与穿孔兽牙等装饰品。当时居民从事农业,也兼营畜牧业。粟是主要粮食。家畜有牛、羊、马、狗等,以牛、羊为主要畜种。
卡窑文化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与褐陶为主,手制,颈部及口沿内侧施加一层赭色陶衣。纹饰有划纹、附加堆纹与彩绘等。彩绘主要是曲折纹、三角纹与变形回纹等几何形花纹。典型器有底部内凹成假圈足的双耳罐、双大耳罐、粗陶罐、四耳罐和瓮等。
该文化聚落遗址发现很少,目前了解较多的主要是墓地。近年来,经过发掘的有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墓地、贵南加土乎墓地、湟中潘家梁墓地、循化的阿哈特拉山与苏志等处。墓葬多是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也有部分土洞墓。葬具为木棺,葬式有仰身直肢葬、俯身葬、二次葬等。二次葬也有人称为扰乱葬,较为奇特,往往下身保存完好,上身骨架却很零乱。在葬制上比较特殊的还有循化苏志墓地发现的两个坟丘墓。坟丘用夯土筑成,外形呈椭圆形,长约20~24米,宽约16~18米,高为1.5米。坟丘的两侧各有一弧形弯曲的围墓沟,两端似要合拢而以石子路或土路隔开。在两个坟丘内分别有16和10座单人竖穴墓。
墓内一般都有随葬品,除陶器外,还有石器、骨器与铜器等。石器有斧、刀、铲与杵等,所出的一种大理石质石锤,较为罕见,中间粗,两端细,正中穿一圆孔,制作精致。骨器有锥、 针、纺轮与骨耜等。 铜器有斧、锥、刀、镰、镞、环与铜饰品等。另外,还有绿松石珠、玛瑙珠、石贝、海贝、蚌壳与穿孔兽牙等装饰品。当时居民从事农业,也兼营畜牧业。粟是主要粮食。家畜有牛、羊、马、狗等,以牛、羊为主要畜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