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全球性气候变化
1)  global climate change
全球性气候变化
1.
The reason mechanism of the salinity of pearl river delta include the physical geography condition,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including drought,high temperature,sea level rise),the excess sand picking,the sea-route dredging up,the economy and population increase,the water waste,the salinity defending measure faultiness,and so on.
珠三角咸潮的形成机制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全球性气候变化(包括干旱高温和海平面上升)、采沙过度及疏浚航道、经济人口增长、用水浪费、防咸抗灾设施制度不完善等。
2)  global climate change
全球气候变化
1.
Human activity and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water resources;
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2.
Forest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its responses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3.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agro-ecosystem:A review;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3)  Global climatic change
全球气候变化
1.
Global climatic changes have been world widely concerned, particularly the continuous rise of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mainly due to the increase in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e.
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我国亚热带和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土壤有机碳状况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2.
Using the climate materials in the past 30 years of 8 meteorological bureaus in Mu Us Desert, Using Excel,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limatic chang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space- time distribu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ic change.
本文利用毛乌素沙地 8个气象站近 30年的气候资料 ,运用Excel分析了该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3.
Outside cause of Beijing sandstorm is global climatic change, inner cause is overweight of population pressure and non-harmonious population-land relations.
全球气候变化是北京沙尘暴出现的外部原因;人口压力过大,人地关系不协调则是北京沙尘暴形成的内部原因。
4)  global climate change
全球气候变化 GCC
5)  global temperature rise
全球性气候变暖
6)  global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回应 GRTCC
补充资料:现代气候变化
现代气候变化
modern climatic variation

   有较系统的气象仪器观测资料以来的气候变化。通常指19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气候变化。
    近百年来,最显著的气候变化特点是20世纪上半叶变暖和50年代开始变冷。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北半球广大地区的气候回暖,特别是北极和高纬度地区,气温显著上升。例如,北极圈附近的阿尔汉格尔斯克自20世纪初到30年代,7月平均气温的10年平均值约上升了3℃左右,附近的白海  ,甚至在1927年出现了鲑鱼,1931年出现鳕鱼等喜热鱼类。这种变暖的趋势,波及北半球的广大地区。据J.M.米切尔分析,北半球气温的5年平均值,从1880~1884年到1940~1944年,上升了0.6℃左右。中国也有明显变暖的现象。如沿海的上海、青岛等地,从20世纪10~30年代,10年平均气温大约上升1℃。1910~1960年50年间天山雪线上升了40 ~50米,天山西部的冰舌末端后退了500~ 1000米,天山东部的冰舌末端后退了200~400米。
    但是,地球上各地气温的变化是不完全一致的。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变暖的同时,也有一些地区变冷,如加拿大和欧洲大陆南部等地;南半球大陆并未变暖。
    一般认为,1940年前后是变暖现象达到高峰的时期,以后即开始变冷。1962~1963年冬季是变冷以来的第一次大幅度降温,且影响范围很广,欧洲、东亚和北美都受到严寒侵袭。因此有人把这现象看做“小冰期”第四个阶段到来的标志。
    对20世纪前半叶变暖和50年代以来变冷的原因,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太阳活动80年和180年周期的影响。但一般认为直接辐射变化的原因,是 火山活动,而不是太阳常数的变化。此外,还需要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工业的发展使矿物燃料的消耗量迅速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气温将明显升高。不过,对二氧化碳的增加速度及其可能产生的气候变化,还有不同的看法。
    降水量的长期变化,不像气温那样具有普遍变化的趋势。但有不少地区变化也很激烈,如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干旱,在70年代十分严重,已成为另一个令人关注的现代气候变化的现象。但有人认为这是北半球气候变冷的结果。变冷使气候带南移,以致撒哈拉沙漠向南扩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干旱。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