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皂荚胶
1)  Gleditsia sinensis gum
皂荚胶
1.
The rheology of a compound system of Gleditsia sinensis gum with xanthan gum was studied.
皂荚胶与黄原胶的最佳配比及其复配胶流变性进行了研究。
2)  Chinese honey locust gum
皂荚豆胶
3)  Gleditisia sinensis gum powder
皂荚胶粉
1.
The raw material is Gleditisia sinensis gum powder ,and cation reagent is 3-chlorine-2-hydroxyprop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本文介绍了以皂荚胶粉 ,与阳离子试剂 3-氯 -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CHPTMA)为原料 ,制备季铵型阳离子皂荚胶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生产一定取代度胶粉的最佳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 6 5℃ ;反应时间 6 h;氢氧化钠与阳离子试剂摩尔比为 0 。
4)  G. heterophylla polysaccharide gum
野皂荚胶
1.
The stagewise degradation process of G.
本实验用微波法对野皂荚胶进行阶段性降解。
5)  Gleditisia microphylla gum powder
野皂荚胶粉
1.
The raw material is Gleditisia microphylla gum powder.
本文介绍了以野皂荚胶粉为原料 ,在 80 %乙醇溶液中与环氧乙烷进行醚化反应制备羟乙基改性胶的方法 ;分析测定了产品的取代度和粘度性
6)  hydroxyethyl saponin gum
羟乙基皂荚胶
补充资料:皂荚子
【通用名称】
皂荚子
【其他名称】
皂荚子 (《雷公炮炙论》)
【异名】
皂角子(《千金方》),皂子、皂儿(《博济方》),皂角核(《妇人良方》)。
【来源】
为豆科植物皂荚的种子。植物形态详"皂荚"条。
【采集】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防虫蛀。
【药材】
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一端略狭尖,长11~13毫米,宽7~8毫米,厚约7毫米。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带有光泽,较狭尖的一端有微凹的点状种脐,有时不甚明显,种皮剥落后,可见2片大形鲜黄色的子叶。质极坚硬,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坚实、无杂质、无虫蛀者为佳。
【炮制】
《雷公炮炙沦》:"皂荚子,收得,用磁瓶盛,下水,于火畔煮,待泡熟,剥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两片,去黄(其黄消人肾气),用铜刀细切,于日中干用。"
【性味】
辛,温,有毒。 ①《纲目》:"辛,温,无毒。" ②《本草经疏》:"味辛咸,温,有小毒。" ③《本草汇言》:"味辛甘,气温,无毒。"
【功用主治】
润燥通便,祛风消肿。治大便爆结,肠风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气,瘰疬,肿毒,疮癣。 ①《本草图经》:"核中白肉,入治肺药。又炮核取中黄心,嚼饵之,治膈痰吞酸。" ②李杲:"和血润肠。" ③《纲目》:"治风热大肠虚秘,瘰疬、肿毒、疮癣。" ④《本草崇原》:"治疝气并睾丸肿痛。" ⑤《医林纂要》:"杀疳虫。" ⑥《本草求原》:"疏风热,去麻痹。"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宜忌】
孕妇慎服。
【选方】
①治大肠风秘:皂荚子三百粒。破作两片,慢火炒燥,入酥一枣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为度,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藜、酸枣仁汤,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渐加至百丸,以通为度。(《妇人良方》) ②治肠风下血:皂荚子、槐实各一两。用粘谷糠炒香,去糠为末,陈粟米饮下一钱。(《圣惠方》神效散) ③治里急后重:积壳、皂荚子等分。炒令干燥为末,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普济方》) ④治下痢不止:皂角子瓦焙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下。(《医方摘要》) ⑤治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皂角子。洗净,以少酥熬香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枣仁汤下三十丸。(《千金方》) ⑥治瘰疬满项不破,及肿疼痛:不蛀皂子三百个,酒一升半,化硇砂一两,同浸皂子七日,以文武火熬成,候酒尽为度,每至临卧,含化三粒。(《博济方》) ⑦治气毒结成瘰疬,肿硬如石,疼痛:皂荚子一两(烧灰),槲白皮末一两。同研令细,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⑧治一切疔肿:皂荚子取仁作末敷之。(《千金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