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新教
1)  Protestantism [英]['prɔtistənt,izəm]  [美]['prɑtɪstənt,ɪzṃ]
新教
1.
On Protestantism s Positive Impact on Early US Politics;
基督新教对美国早期政治的积极影响
2.
On the Propagation of Protestantism in Guangzhou;
基督教新教在广州传播述论
2)  Protestant [英]['prɔtɪstənt]  [美]['prɑtɪstənt]
新教
1.
The Attempts of Self-support by the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in Late Qing Dynasty;
略论晚清新教传教士的自养探讨
2.
The first foreigner missionary who came to China in the history of protestant-Morrison,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age of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马礼逊是新教历史上第一位来华传教士,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创性作用。
3.
the essay use the moving of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China as the example, and chooses several different angles inspecting the simili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activity of Catholicismand Protestant in China, and thinks that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society background of Catholicism and Protestant are two the most deep reasons.
文章以法国和美国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为例,选取几个不同角度考察了天主教和新教清末在华活动的异同,认为天主教和新教的历史渊源、社会背景所导致的不同属性是二者在华活动特点的最深刻导因。
3)  the education of Protestant
新教教育
4)  Protestantism [英]['prɔtistənt,izəm]  [美]['prɑtɪstənt,ɪzṃ]
新教教会
1.
Prussian Protestantism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普鲁士新教教会
5)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新教传教士
1.
On the Commen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Western Education Mode by the Early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to China;
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论中国教育与西式教育模式传华
2.
The view on, and attitude towards, Confucianism of Young John Allen and other representatives of the liberal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sojourning in China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consist of four cross-linked dimensions, viz.
晚清来华以林乐知等人为代表的自由派新教传教士对中国儒家学说的看法和态度存在着“合儒”、“补儒”、“批儒”、“代儒”等环环相扣的四个层次,其中,“合儒”是一种文化策略,“代儒”———基督教征服中国———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而“补儒”、“批儒”则是从“合儒”到“代儒”之间的必要手段和桥梁。
3.
American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in Chin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paid much attention to Chines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delivering speech of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s.
晚清时期来华美国新教传教士十分关注中国科举制度,并发表了不少介绍、评论科举制度的言论。
6)  Protestants
新教传教士
1.
Due to the prohibition of religious preaching by Qing Dynasty,superiority to foreigners and indifference to Christianity by Chinese people,the early Protestants to China proved to be almost fruitless.
由于清廷禁教政策、朝野的华夷观与民众对基督教普遍冷漠,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在华宣教举步维艰。
补充资料:新教
新教
Protestantism
    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后分化出来而不属于天主教的各宗派之统称。又称抗罗宗或更正宗,源于1529年拥护宗教改革的诸侯在德国帝国议会上抗议支持罗马教廷的决议。中国人则称之为基督教或耶稣教,新教一词通用于学术界。据1990年统计在全世界2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3.7亿信徒。
   14~15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民族主权加强,此时的天主教会则矛盾重重。文艺复兴运动为新思想和新文化开辟了道路,也为宗教改革运动播下了种子。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驱,英国的威克里夫、捷克的胡斯和意大利的萨伏那洛拉派先后提出了建立民族教会和改革教会等主张,16世纪初由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蔓延,以路德为代表的温和派建立了适合部分诸侯和市民需要的路德宗;在瑞士,以加尔文为首的激进派建立了长老制教会,创立了加尔文宗;在英国也进行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英国国教会即安立甘宗获得了独立于教皇的地位。这三个新教宗派的出现,得到了世俗政权与民族国家的支持。根据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和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自此新教开始从德国向北欧发展。17世纪时,新教各宗派完成了组织、教义、仪式的定型,逐渐趋于保守。此时新教内部又出现了改革的呼声,结果分化出或新出现了公理宗、浸礼宗、贵格会以及卫斯理宗等重要宗派。随着向美洲的移民,新教各宗派传到北美并得到巨大的发展。在20世纪,新教各宗派企图加强合作,部分宗派发起了普世教会运动,并组成世界基督教协进会(W.C.C.),作为推进运动的联合组织。新教从16世纪出现至今,一直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有许多小派别在不断出现。
    新教各派有许多与天主教对立的共同特征,在教义上表现为强调“因信称义”,即主张得救既因蒙恩也因着信,凭着信心可以蒙恩称义,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得救必须以教会、神职人员、圣事为中介的主张,因此信徒皆可为祭司 ,不仅可以相互代祷,还可宣传福音。同时新教认为《圣经》具有最高的权威,信徒可以借助圣灵的指引直接与上帝相遇,接受启示,从而否定了天主教坚持的教会释经权,为此新教各派都注重用民族语言诵经,取消了拉丁语圣经的垄断地位。新教反对圣母及圣徒崇拜,一般也不赞同炼狱之说。
    在组织上,新教各派都否定天主教集一切权力于教皇的教阶制,不承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采用了多种组织制度:如以安立甘宗为代表的主教制,主教管理各教区,下设会长和会吏;以加尔文宗为代表的长老制,由平信徒推选长老掌管教务,委派牧师;以浸礼宗、公理宗等为代表的会众制,由教堂的全体信徒掌管教务,聘任牧师。新教还废除了神职人员不许结婚的规定,取消了隐修制度。
    在礼仪圣事上,新教各派反对天主教的繁文缛节,摈弃了弥撒仪式,重视讲道诵经,信徒共同唱赞美诗。将天主教的七项圣事精简为两项,即圣餐和洗礼。教堂的陈设布置及宗教服饰方面虽无齐一规定,但也比天主教为简朴。有的教会如安立甘宗教会,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教堂内有圣像圣画,仪式也较复杂;多数教会则推崇简朴,教堂内只有十字架。新教的节日与天主教一致,尤其重视耶稣诞生与复活的庆典。
   鸦片战争前后,新教开始传入中国。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