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宏观控制
1)  macro-control
宏观控制
1.
The elasticity of energy was chosen to perform early-warning research on the macro-control of energy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t regional level,and a case study was made.
选择能源弹性系数对区域能源与大气环境宏观控制做预警研究,并进行实例分析。
2.
The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are pondered over methodologically with philosophical reasoning, logic consideratio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micro-analysis and macro-control.
本文从方法论角度思考纳米晶体材料———哲理 ,逻辑思考 ,历史进程 ,微观分析 ,宏观控制 ;并提出六点建议。
2)  macroscopic control
宏观控制
3)  macro control
宏观控制
1.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macro control is a function of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and transportation plan management.
探讨了交通系统宏观控制的概念、特征、内容,并建立了人口控制、车辆拥有量控制,交通方式控制的模型,并简要地探讨了土地使用控制方法。
4)  SO2 macro control
SO2宏观控制
5)  macro-control diagram
宏观控制图
1.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acro-control diagram on oil production with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
电潜泵采油宏观控制图研制与应用
2.
A macro-control diagram is developed with dimensionless bottom hole flowing pressure as a vertical coordinate, dimensionless injected gas-liquid ratio as a horizontal coordinate.
以无因次井底流压为纵坐标,无因次注入气液比为横坐标研制宏观控制图。
6)  macro-control theory
宏观控制理论
补充资料:货币政策宏观控制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指国家通过银行金融系统,组织和调节全国货币的供应,确立和实施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要量的相互关系的准则,是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控制、调节和稳定货币措施的总和。

  什么是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亦称国家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宏观调控(Macro-economicControl):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改称了%26ldquo;宏观调控%26rdquo;,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加强了。宏观调控最近一段时间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这种提法把%26ldquo;宏观调控%26rdquo;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就是短期的。

  (1)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2)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第二,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第三,稳定物价。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含义: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通常有:

  (1)法律手段与经济政策,如:调整税率、金融、财政补贴等;

  (2)计划指导,如:国家大的投资规划,或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实行配额制度;

  (3)行政手段,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