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口蹄疫DNA疫苗纳米粒
1)  DNA-PBCA-NP
口蹄疫DNA疫苗纳米粒
2)  FMD vaccine
口蹄疫疫苗
1.
Virulence detection of challenge virus on guinea pigs used as model animals for potency tests of FMD vaccine and the freeze-drying tests of FMD virus;
口蹄疫疫苗效检模型动物测毒及口蹄疫种毒冻干试验
2.
Immunological stress of swine\'s FMD vaccine is a suffering problem in the pig fanning industry.
猪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应激一直困扰养猪业的生产难题,为探讨ASAP-1抗免疫应激效果,本研究选取15头仔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A组)、口蹄疫疫苗组(B组)和口蹄疫疫苗+抗免疫应激组(C组),分别测定其对仔猪生长性能,激素水平(COR)、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抗体水平的影响。
3)  foot and mouth vaccine
口蹄疫苗
4)  foot-and-mouth disease vaccine
口蹄病疫苗
5)  nanovaccine
纳米疫苗
1.
Preparation and Immunocompetence of Gastric Cancer Specific Nanovaccine;
胃癌特异性纳米疫苗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2.
Select CpG motif as immune adjuvant, 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intravenously with MG7 nanovaccine , with empty nanoemulsion and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
目的:以胃癌特异性多肽抗原MG7为靶点研制胃癌特异性纳米疫苗,并观察其对小鼠的免疫效能。
6)  inactivated foot-and-mouth disease vaccine
口蹄疫灭活疫苗
1.
Enhancement of bursin on inactivated foot-and-mouth disease vaccine in piglet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inactivated foot-and-mouth disease vaccine co-administrated with natural extracted bursin(10μg/mL) on level of the antibody against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 and weight of piglets,45-day-old health pigle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I,.
囊素对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的影响 天然提取囊素(10μg/mL)和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协同免疫45日龄仔猪,研究其对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及对仔猪增重的影响。
补充资料:口蹄疫
      简称FMD。偶蹄类动物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由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口疮?《臼? (Aphthavirus) 中的口蹄疫病毒引起。俗名"口疮";"口癀"。以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的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主要症状。病毒分为 7个正型(分别用英文O、A、C、Asial、SAT1、SAT2、SAT3 代表),至少65个亚型。一般以牛最易感,猪次之,绵羊、山羊、骆驼、鹿等又次之。野生动物如驼鹿、驯鹿、马鹿、长颈鹿、麅、羚羊、野猪等也能自然发病。象、犬、猫、鼠、家兔和刺猬间或患病。人也能感染。单蹄兽则不患此病。
  
  概况 1893年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曾有类似口蹄疫流行,以后发生多次;云南、新疆、青海、西藏等省(自治区)为老疫区。1934~1935年牛口蹄疫沿津浦铁路迅速蔓延,经大力防治而被扑灭。1951年本病又自新疆,经甘肃、内蒙古传至东北各省,经各地努力防治,于1954年扑灭。60年代初期由苏联经满洲里传入而引起又一次牛口蹄疫大流行,但短期内即被全面控制。70年代中国只有零星发生。又14世纪时阿拉伯学者也记载有类似本病的材料。1546年意大利文献中有叙述。至今本病每年世界上有50~6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但在美国和加拿大则已先后于1928年和1952年被消灭。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已多年未发生。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兽医局组织欧洲口蹄疫防治委员会和泛美口蹄疫防治委员会采取地区联防办法协调行动,以期早日控制和消灭本病,已收到一定效果。
  
  传染途径和症状 病畜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含有大量病毒,为主要传染源。空气中的病毒在适当条件下可被风吹至远处感染动物,形成跳跃式的流行。污染病毒的人、 畜及物品均易传播本病, 尤以寒冷季节为多。病牛能在咽喉和食道上部带毒数月至2年之久。 接触病牛的人在咽喉粘膜上短期带毒,还能传给别人。上述因素往往使本病迅速传播,造成大流行,难于控制。
  
  牛口蹄疫的潜伏期一般为4~7天,长的14~21天,最短的仅 1天。病畜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口腔粘膜尤其是舌面出现水泡,融合成大片,口涎垂流成丝状,唇外有白色泡沫;水泡很快破裂,水泡皮脱落,露出红色烂斑。蹄部水泡常引起跛行,重者蹄壳脱落。乳头上有时也出现水泡。体温上升时血液中有大量病毒。病畜轻者10余天痊愈。成年牛死亡率约为1~2%,初生牛犊约为50%。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达20~40%。猪和绵羊以蹄部水泡为多见,口腔水泡较少有,一部分猪鼻镜有水泡,严重的蹄壳脱落。成年猪死亡率1~2%,而初生仔猪常达50%以上。骆驼和鹿的症状与牛近似。
  
  诊断和预防 剖检可见牛瘤胃的食沟和肉柱上以及真胃粘膜上有不同程度的水泡和烂斑溃疡,严重者有出血小点。心肌切面特别是初生畜有灰白或淡黄色点或条纹,状似虎斑,称虎斑心。心肌软弱如煮熟的肉。心包膜上有出血点。牛患本病可根据本病特征,结合大流行规律予以确诊。实验室诊断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中和试验、反相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猪口蹄疫须注意与猪水泡病区别。主要靠注射灭活苗和弱毒苗进行预防,免疫期一般为3~5个月。亚单位苗和用基因工程制造的疫苗以及人工合成肽口蹄疫疫苗正在研究中。高度免疫口蹄疫血清和牛乳清用量适当时能保护初生仔猪免于发病。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