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2-苯亚甲基肼基-4-磺基苯甲酸
1)  2-[(phenylmethylene)hydrazino]-4-sulfobenzoic acid
2-苯亚甲基肼基-4-磺基苯甲酸
1.
2-[(phenylmethylene)hydrazino]-4-sulfobenzoic acid was obtained from 2-amino-4-sulfobenzoic acid through diazotization, reduction and condensation with benzaldehyde.
以2-氨基-4-磺基苯甲酸为原料,经过重氮化、还原,与苯甲醛缩合,生成中间体2-苯亚甲基肼基-4-磺基苯甲酸,再与3-乙酰氨基-5-氨基-4-羟基苯磺酸的重氮盐反应,生成N-(2-羧基-5-磺基苯基)-N'-(5-磺基-2-羟基-3-氨基苯基)-C-苯基甲化合物,经铜离子络合,水解,生成四啮甲1∶1铜络合物。
2)  2-Benzilidene hydraiino-4-sulfo benzoic acid
2-亚苄肼基-4-磺基苯甲酸
3)  4-Methyl-benzenesulfonic acid, 2-(aminocarbonyl) hydrazide
4-甲基苯磺酸-2-(氨基羰基)酰肼
4)  3H-Indolium,2-[[(4-chlorophenyl)methylhydrazono]methyl]-1-ethyl-3,3-dimethyl,compd,with dodecyl(sulfophenoxy)benzensulfonate
2-[[(4-氯苯)甲基亚肼基]甲基]-1-乙基-3,3-二甲基-3H-吲哚翁与十二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盐的化合物
5)  orthin
4-羟基-2-肼基苯甲酸
6)  o-{2-[α-(2-Hydroxy-5-sulphophenylazo)-benzylidene]hydrazino}benzoic acid
邻{2-[α-(2-羟基-5-磺酸苯偶氮)-亚苄基]肼基}苯甲酸
补充资料:甲基肼

国标编号 32183
CAS号 60-34-3
分子式 CH6N2;CH3NHNH2
分子量 46.07

无色液体,有氨的气味;蒸汽压 6.61kPa/25℃;闪点-8℃;熔点-20.9℃;沸点87.8℃;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0.87;相对密度(空气=1)1.6;稳定性:不稳定;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40(有毒品),41(腐蚀品);主要用途: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能抑制与新陈代谢有关的酶系统,是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剂,关能引起溶血。接触甲基肼,可出现结膜炎、鼻、咽喉刺激症状、呼吸紧迫感。有人出现肝功能异常。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高毒类。
急性毒性:LD5071mg/kg(大鼠经口);95mg/kg(兔经皮);LC5034ppm 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狗和猴吸入0.4~9.4mg/m3 ,6小时/天,6个月,大鼠生长迟缓,狗和猴有溶血,骨髓髓母细胞数有变化。
生殖毒性: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100mg/kg(孕8~12天),致畸胎阳性。
致癌性: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715mg/kg(36周,连续),致肿瘤阳性。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高热时其蒸气能发生爆炸。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GB/T14375-93,水质)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0.35mg/m3[皮][上限值]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