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微生物脱氮
1)  Microbial denitrogenation
微生物脱氮
2)  Denitrifying bacteria
脱氮微生物
1.
NH 4 + was converted to NO 2 -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by the screened bacteria, the intermediate NO 2 - was then reduced to N 2 by 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a, and no NO 2 - was accumulated .
筛选和分离得到的多株脱氮微生物 ,能在完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转化为NO2 - ,随即在好氧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还原为N2 排放 ,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历时较短 ,30h内对 2 0 0mg/L的氨氮去除率达 99% ,而且无中间产物NO2 - 的积累 。
3)  denitrifying bacteria
脱氮微生物菌群
1.
The pH value of 7~10 was the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the growth of mixed denitrifying bacteria.
混合脱氮微生物菌群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 7~10 ,在 5L发酵罐上探索了实现混合脱氮微生物菌群高密度培养的pH控制策略 :发酵前期补酸控制pH≤ 8,发酵中后期不控制pH值 ,可缩短菌体的生长周期 ,提高菌体的氨氮降解速率 ,细胞质量浓度达 3 9g L ,比自然pH条件下提高了 6 2 5%。
4)  microorganism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s removal
脱氮除磷微生物
1.
This dissertation laid stress on the circumstance of microorganism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s removal in the spiral up-flow reactor and carried out a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effect.
本论文着重考察SUFR 系统中脱氮除磷微生物的情况并结合反应器的处理效果进行试验分析,同时对系统中有机磷细菌的生长和活性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工艺今后的推广应用及经济运行提供微生物学意义上的试验依据。
5)  microbial denitrification
微生物脱氮作用
6)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生物脱氮
1.
Highly effective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from high ammonia landfill leachate;
高氨氮垃圾渗滤液高效生物脱氮
2.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new process;
废水生物脱氮新工艺研究进展
3.
The influence of sludge recycle ratio on the step-feed A/O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污泥回流比对分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
补充资料:氨基酸发酵微生物
      发酵生产氨基酸的微生物。1950年发现了大肠肝菌能分泌少量的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以及加入过量的铵盐可增加氨基酸积累量的现象。1957年,日本的木下祝郎等采用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L-谷氨酸发酵取得成功。不久,利用该菌的突变株又发酵生产了L-赖氨酸、L-鸟氨酸和L-缬氨酸等。中国于 1958年开始研究L-谷氨酸,随后分别报道了酮戊二酸短杆菌2990-6的L-谷氨酸发酵及其代谢的研究结果。1965年把北京棒状杆菌ASI299和钝齿棒状杆菌ASI542先后应用于L-谷氨酸发酵的工业生产,接着在选育其他氨基酸的优良菌株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氨基酸发酵工业。
  
  近20种氨基酸均可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但是,微生物的细胞具有代谢自动调节系统,使氨基酸不能过量积累。如果要在培养基中大量积累氨基酸,就必须解除或突破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机制。氨基酸发酵就是人为控制这种机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野生菌株,控制其胞膜通透性,使之有利于分泌大量L-谷氨酸,这也是获得L-谷氨酸发酵微生物优良菌株的重要途径。其次通过对产L-谷氨酸菌株的人工诱变,选育产氨基酸的各种突变株,是获得其他氨基酸发酵微生物优良菌株的有效方法。
  
  L-谷氨酸发酵微生物的优良菌株多在棒状杆菌属、微杆菌属、节杆菌属和短杆菌属中。具有下述共同特性:①细胞形态为短杆至棒状;②无鞭毛,不运动;③不形成芽孢;④革兰氏阳性;⑤要求生物素(利用石蜡为碳源的要求硫胺素);⑥在通气培养条件下产生大量L-谷氨酸。此外,其他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中的一些属种也有产L-谷氨酸的菌株,但产酸率较低。
  
  产其他氨基酸的微生物,主要是对上述产L-谷氨酸的优良菌株进行人工诱变后选育出的各种突变株:①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利用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发酵生产氨基酸的关键是限制某种反馈抑制物或阻遏物的量,以解除代谢调节机制而有利于代谢中间体或最终产物的过量积累。因此,不同氨基酸缺陷型生长在含有限量的所要求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往往能产生和积累大量某种氨基酸。例如,L-赖氨酸的生产菌株多采用高丝氨酸缺陷型突变株,而精氨酸缺陷型突变株往往产生鸟氨酸或瓜氨酸等;②调节突变株。采用调节突变株发酵生产氨基酸是成功的工艺之一,因为这类突变株一旦对氨基酸结构类似物具备了抗性之后,其正常代谢调节机制即被解除,因而能够积累大量的相应的氨基酸;③营养缺陷型与抗反馈调节多重突变株。采用这类多重突变株对提高某些氨基酸的发酵产率有明显的效果。例如,生产L-精氨酸、L-色氨酸、L-苯丙氨酸、L-酪氨酸、L-白氨酸和L-苏氨酸等就常采用多重突变株。
  
  此外,还可利用添加前体物和酶转化法生产氨基酸。特别是遗传工程技术的应用,在获得或改造氨基酸发酵微生物高产菌株方面,出现了可喜的进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