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eotectonic cycle
大地构造旋回
1.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parameters in profile change closely with geotectonic cycles as follows: sulfur, colloid and asphaltene contents keep the lowest values in Devonian, Triassic, Jurassic and Tertiary; they are in accordance with regressive geotectonic phases, of which the maximum values appear to be correspond to the largest-scale marine transgressions occurred in C.
指出,这些石油参数在剖面上的变化与大地构造旋回有密切关系:硫,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在泥盆纪、三叠纪、侏罗纪和新近纪为最低值,它们与海退构造阶段相一致;石油化学成分最大值与加里东旋回、海西旋回和阿尔卑斯旋回中期的最大海侵相一致。
2) tectonic cycle
构造旋回
1.
Sedimentary formation and tectonic cycle of the Jurassic Northeastern Jiangxi continental basin;
赣东北侏罗纪陆盆的沉积建造及构造旋回
2.
The implication of tectonic cycle in terms of plate tectonics theory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one in early knowledge,which laid stress on uncomformity.
板块构造理论中的构造旋回含义与早期经典的强调以不整合为基础的认识不同。
3.
The evolution of the Tarim basin in Phanerozoic time has experienced Sinian Devonian, Permo Carboniferous and Meso Cenozoic tectonic cycles.
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经历了震旦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中—新生代3个一级构造旋回。
3) system-structural geochemistry
旋回-构造地球化学
4) structural cyclic phase
构造旋回期
1.
In this region, strata and diverse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rocks of Meso- and Neoproterozoic to Cenozoic Eras developed; multi-phases of tectonic movements happened; different structural cyclic phases can be divided, these include Wulingian and Caledonian structural cyclic phases during ocean-continent conversion stage, Hercynian-Yans.
江南造山带西南段,黔东及邻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南陆块的过渡区,发育中、新元古代至新生代地层和多种类型的岩浆岩、变质岩,存在多期次构造运动,可划分出洋陆转换阶段的武陵构造旋回期、加里东构造旋回期和板内活动阶段的海西—燕山构造旋回期、喜马拉雅构造旋回期。
5) Tectonic cyclothems
构造旋回层
6) geotectonic cycle,orogenic cycle
造山旋回<地>
补充资料:构造旋回
构造发展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简称旋回。1909年美国T.C.张伯伦首次提出构造旋回概念。其发展可分 3个阶段。
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根据对褶皱带内岩层间角度不整合(见不整合)的研究发现,造成地壳岩层褶皱的强烈运动只出现在几个不太长的地质时期内。地壳构造发展历史就是由相对平静时期到激烈运动周期性交替出现的历史,每次更迭便构成一个旋回,称为构造旋回。在地壳激烈运动期间,岩层强烈褶皱并上升成为造山带,故也称褶皱旋回或造山旋回。在一段平静时期之后,地壳发生的短促而强烈的构造运动时期,称为构造幕或造山幕、褶皱幕。一个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构造旋回中会出现多次构造幕。1887年法国学者M.A.贝特朗首先划分出休伦、加里东、海西、阿尔卑斯4个褶皱期。
②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以德国学者W.H.施蒂勒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发展了构造旋回的概念,用其来表述地槽从下沉起至造山隆起止的构造演化全过程。地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程序。并认为以不整合面为代表的构造幕在时间上具有全球性的对比意义。据此,施蒂勒制订出全球统一的构造旋回,即休伦旋回(晚元古代)、加里东旋回(早古生代)、海西旋回(又译华力西旋回,晚古生代)、阿尔卑斯旋回(中、新生代),进而将这4个旋回概称为新地巨旋回。至此,构造旋回成为反映全球地表发展阶段的概念,又称为大地构造旋回。1962年,黄汲清将阿尔卑斯旋回进一步划分为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个次一级的构造旋回(见多旋回构造运动说)。
③板块构造学认为,全球岩石圈板块以大致均匀的速率持续不断地运动,造山带的历史因板块运动特点和汇聚边界的性质不同而变化,并无一成不变的地槽造山过程。虽然,板块构造学中使用了旋回一词,表述从大陆内部的裂谷形成开始?压壤┱钩纱笱螅倬笱笫账踔磷钪毡蘸系娜蹋莆?威尔逊旋回。但是威尔逊旋回在板块构造学造山理论中的含义,与经典的地槽地台学说中的造山(构造)旋回的含义并不相同。
参考书目
都城秋穗等著,周云生、张儒媛译:《造山运动》,科学出版社,北京,1986。(A.Miyashiro et al., Orogeny, John Wiley & Sons,Inc., Chichester,1982.)
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根据对褶皱带内岩层间角度不整合(见不整合)的研究发现,造成地壳岩层褶皱的强烈运动只出现在几个不太长的地质时期内。地壳构造发展历史就是由相对平静时期到激烈运动周期性交替出现的历史,每次更迭便构成一个旋回,称为构造旋回。在地壳激烈运动期间,岩层强烈褶皱并上升成为造山带,故也称褶皱旋回或造山旋回。在一段平静时期之后,地壳发生的短促而强烈的构造运动时期,称为构造幕或造山幕、褶皱幕。一个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构造旋回中会出现多次构造幕。1887年法国学者M.A.贝特朗首先划分出休伦、加里东、海西、阿尔卑斯4个褶皱期。
②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以德国学者W.H.施蒂勒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发展了构造旋回的概念,用其来表述地槽从下沉起至造山隆起止的构造演化全过程。地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程序。并认为以不整合面为代表的构造幕在时间上具有全球性的对比意义。据此,施蒂勒制订出全球统一的构造旋回,即休伦旋回(晚元古代)、加里东旋回(早古生代)、海西旋回(又译华力西旋回,晚古生代)、阿尔卑斯旋回(中、新生代),进而将这4个旋回概称为新地巨旋回。至此,构造旋回成为反映全球地表发展阶段的概念,又称为大地构造旋回。1962年,黄汲清将阿尔卑斯旋回进一步划分为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个次一级的构造旋回(见多旋回构造运动说)。
③板块构造学认为,全球岩石圈板块以大致均匀的速率持续不断地运动,造山带的历史因板块运动特点和汇聚边界的性质不同而变化,并无一成不变的地槽造山过程。虽然,板块构造学中使用了旋回一词,表述从大陆内部的裂谷形成开始?压壤┱钩纱笱螅倬笱笫账踔磷钪毡蘸系娜蹋莆?威尔逊旋回。但是威尔逊旋回在板块构造学造山理论中的含义,与经典的地槽地台学说中的造山(构造)旋回的含义并不相同。
参考书目
都城秋穗等著,周云生、张儒媛译:《造山运动》,科学出版社,北京,1986。(A.Miyashiro et al., Orogeny, John Wiley & Sons,Inc., Chichester,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