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eoclausenamidone
新黄皮酰胺酮
1.
Thermostability of racemic neoclausenamidone;
外消旋新黄皮酰胺酮的热稳定性研究
2) clausenamide
黄皮酰胺
1.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chiral clausenamide;
手性黄皮酰胺的研究进展
2.
Study on Clausenamide β-cyclodextrin complex;
黄皮酰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3.
Enzyme kinetics of clausenamide enantiomers in rat liver microsomes;
黄皮酰胺对映体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
3) (-) clausenamide
(-)-黄皮酰胺
4) (-)Clausenamide
(-)黄皮酰胺
1.
Effect of (-)clausenamide on potentiating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dentate gyrus:Role of synapsin Ⅰ
synapsinⅠ参与(-)黄皮酰胺增强齿状回突触传递功能
5) (-)-clausenamide
左旋黄皮酰胺
1.
Excretion of(-)-clausenamide in rats;
左旋黄皮酰胺在大鼠体内的排泄
2.
Pharmacokinetics of (-)-clausenamide and its major metabolite 6-hydroxyl-clausenamide in Beagle dogs by HPLC/MS;
HPLC/MS法研究左旋黄皮酰胺及其代谢物在Beagle犬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
6) 6-hydroxyl-clausenamide
6-羟基-黄皮酰胺
1.
Aim To establish a sensitive and accurate method to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clausenamide [(-)-clau] and its major metabolite 6-hydroxyl-clausenamide (6-OH-clau) in the plasma of the Beagle dog.
目的用HPLC/MS法研究左旋黄皮酰胺[(-)-c lau]及其代谢物6-羟基-黄皮酰胺(6-OH-c lau)在Beagle犬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过程。
补充资料:黄新波(1916~1980)
中国现代版画家。幼名裕祥,笔名羽祥、一工、何映月等。1916年1月19日生于广东省台山县,1980年3月17日卒于广州市。幼年曾在家乡私塾读书,1930年秋入台山县立第一中学后,开始发表进步文学作品,因参加进步活动,于1932年被校方开除,后又与进步同学主办文艺刊物《火线上》,积极从事进步的文艺活动,因而遭当局通缉,逃亡香港。
翌年夏,黄新波赴上海,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中国新诗歌会、中国文艺研究会;秋,在新亚学艺传习所学习木刻,后又转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当选科生。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美术家联盟,并与鲁迅相识,聆听过鲁迅关于木刻创作的谈话;4月,由鲁迅作序,出版了他和刘岘的手拓画册《无名木刻集》,10月,又出版了他和刘岘的手拓《未名木刻集》和《未名木刻选集》。翌年赴日本,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和中华学术研究座谈会的活动,并主持中国美术家联盟东京分盟工作。1936年返沪,与郑野夫、江丰、力群、曹白、林夫等组织全国第二回木刻流动展览。1938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1947年,任香港《华商报》记者,参与组织人间画会。
1949年夏秋间,黄新波赴东北解放区,任营教导员,不久随军南下广州,任广州军管会文艺处美术组长,参与接管原广东省和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黄新波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教授兼美术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等职。
黄新波的版画,受美国版画家肯特的影响,善用寓意与象征的手法,通过独创性的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和深邃思想。并用黑白对比和工整流畅的排线,组成典雅、和谐,富于韵律感的画面,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浓郁的诗意。
黄新波出版的画册有《路碑》、《心曲》、《新波画册》、《三年》、《新波木刻选集》和《新波版画集》等。代表作品有《他并没有死去》 (1941)、 《孤独》(1943)、《卖血后》(1948)、《横断南海》(1960)、《年轻人》(1961)、《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1975)、《春华长艳》(1977)、《创世纪》(1979)等。
翌年夏,黄新波赴上海,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中国新诗歌会、中国文艺研究会;秋,在新亚学艺传习所学习木刻,后又转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当选科生。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美术家联盟,并与鲁迅相识,聆听过鲁迅关于木刻创作的谈话;4月,由鲁迅作序,出版了他和刘岘的手拓画册《无名木刻集》,10月,又出版了他和刘岘的手拓《未名木刻集》和《未名木刻选集》。翌年赴日本,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和中华学术研究座谈会的活动,并主持中国美术家联盟东京分盟工作。1936年返沪,与郑野夫、江丰、力群、曹白、林夫等组织全国第二回木刻流动展览。1938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1947年,任香港《华商报》记者,参与组织人间画会。
1949年夏秋间,黄新波赴东北解放区,任营教导员,不久随军南下广州,任广州军管会文艺处美术组长,参与接管原广东省和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黄新波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教授兼美术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等职。
黄新波的版画,受美国版画家肯特的影响,善用寓意与象征的手法,通过独创性的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和深邃思想。并用黑白对比和工整流畅的排线,组成典雅、和谐,富于韵律感的画面,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浓郁的诗意。
黄新波出版的画册有《路碑》、《心曲》、《新波画册》、《三年》、《新波木刻选集》和《新波版画集》等。代表作品有《他并没有死去》 (1941)、 《孤独》(1943)、《卖血后》(1948)、《横断南海》(1960)、《年轻人》(1961)、《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1975)、《春华长艳》(1977)、《创世纪》(1979)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