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hinese cities
中国城市
1.
Public Space Research of Chinese Cities:Western Perspectives;
西方视角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研究
2.
Geographical Approach to Danwei in Chinese Cities: A Key to Understand the Transition of Urban China
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单位:解读中国城市转型的钥匙
3.
The paper classifies Chinese cities into three regions and 18 sub-regions with explanations of the bounda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region and sub-region based on the three decisive factors affecting urba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regional theories in natural,economic and cultural geography and urban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以影响城市形态特征的三次决定因素为基本理论,借鉴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文化地理的区划学说,根据各地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对中国城市进行了地域分区。
2) cities in China
中国城市
1.
With the study on the frequent accidents and calamities in cities in China and the world,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strategic research and the framing conception on the city calamity reduction for the year 2020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would be helpful to the state's 11th 5-year plan.
本文从国内外大城市频发的事故灾害现状入手,扼要地探讨了有中国特色的2020年中国城市发展的综合减灾战略研究的框架思路,希望对国家"十一五"城市安全计划的研究制定有所借鉴和启发。
3) Chinese Urbanization
中国城市化
1.
From 1949 to 1978, the Chinese urbanization went through a process with difficulties and set-backs, lingered on a lower level in a long-term.
1949-1978年,中国城市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长期徘徊在一个较低水平上。
4) urbanization in China
中国城市化
1.
Owing to the affects,region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has transformed from North-South differentiated to East-Mid-West differentiated.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稳定快速发展时期,国家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区域发展战略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对中国的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During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a tremendous amountof land has been levied from the rural areas.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城郊土地被征用。
5) Chinese major cities
中国大城市
1.
This essay is meant to provide a model of thinking for resolving the problem of housings for social low-income group in Chinese major cities.
本文旨在为解决中国大城市中的低收入人群安居问题提供一种思路和模式。
6) history of Chinese city
中国城市史
1.
He Yimin suggests that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ty can be divided into agricultural,industrial and information times by productive for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standard of division.
何一民认为,科学地划分中国城市史的不同发展时期,对于研究中国城市历史十分重要;而以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变革作为划分城市分期的标准,可以将中国城市历史划分为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三个时期。
补充资料: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
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
我国古城的规划形制,据周礼《考工记·匠人》的记载是有一定模式的。其特点是“面朝后市”,体现了奴隶制的等级制度的宗教思想。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实行“里坊制”城市的典范。大家知道,唐末到北宋,我国封建制度下的生产力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生产技术和工具很大进步,而且多集中于城镇,商品经济有所发展,这就要求形制上的突破,即取消了坊墙,使街坊完全面向街道,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从而完成了从“里坊制”到街巷制的进步。“街巷制”模式一直沿袭至今。
中国城市规划,今天已处在一个必须进行观念演变的关键时期。在当今的背景下,我国城市(职能、结构、机制)规划的变化是极其深刻的,如(1)中心城市职能多重化;(2)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流动化;(3)规划标准的多层次化;(4)空间结构的扩大展化与复合化;(5)城市发展机制的多元化;(6)规划方法的改革及规划管理的强化。以国都北京城建发展为例:北京是一个有着手3040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根据考古资料,商周时期北京开始建城,其后均为各王朝在北方的重要都邑。除位于房山区琉璃河的古城遗址确定为商周城址外,其它金代以前古城都经过后世沿用改造,极少发现完整的城址。从明末清初欧洲基督教传教士来华传教,清康熙、乾隆时宫廷吸收西方科学艺术,至19世纪叶以后随着军事政治风云而大量涌入西方文化,北京一直处于中西文化冲突、融合的矛盾中心。北京的近代建筑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段历史的某些重要方面。
为了突出近代建筑新鲜的、独特的个性,可大体上划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1)20世纪以前,西古建筑传入北京有:①基督教堂建筑;②乾隆时期欧式建筑;③清末宫廷洋风建筑;(2)20世纪初至20年代前,北京近代建筑形成有:①皇都禁地开放,现代市政建设开展;②近代风貌新区形式;③新式衙署及宫内事业建筑兴起;(3)20世纪至30年代:北京近代建筑走向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标志是一批受过专门教育的建筑师成为设计、研究的主持者,出现了一批成熟的建筑创作作品。建筑是物质和精神、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精神的、艺术的方面无疑是属于文化现象,因此,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观察,北京近代建筑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多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即急速变化的物质机能;新旧交融的典章风格;潜在稳定的民族心态。无疑这种机能、风格和心态对学习、借鉴、思考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有着历史意义。
我国古城的规划形制,据周礼《考工记·匠人》的记载是有一定模式的。其特点是“面朝后市”,体现了奴隶制的等级制度的宗教思想。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实行“里坊制”城市的典范。大家知道,唐末到北宋,我国封建制度下的生产力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生产技术和工具很大进步,而且多集中于城镇,商品经济有所发展,这就要求形制上的突破,即取消了坊墙,使街坊完全面向街道,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从而完成了从“里坊制”到街巷制的进步。“街巷制”模式一直沿袭至今。
中国城市规划,今天已处在一个必须进行观念演变的关键时期。在当今的背景下,我国城市(职能、结构、机制)规划的变化是极其深刻的,如(1)中心城市职能多重化;(2)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流动化;(3)规划标准的多层次化;(4)空间结构的扩大展化与复合化;(5)城市发展机制的多元化;(6)规划方法的改革及规划管理的强化。以国都北京城建发展为例:北京是一个有着手3040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根据考古资料,商周时期北京开始建城,其后均为各王朝在北方的重要都邑。除位于房山区琉璃河的古城遗址确定为商周城址外,其它金代以前古城都经过后世沿用改造,极少发现完整的城址。从明末清初欧洲基督教传教士来华传教,清康熙、乾隆时宫廷吸收西方科学艺术,至19世纪叶以后随着军事政治风云而大量涌入西方文化,北京一直处于中西文化冲突、融合的矛盾中心。北京的近代建筑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段历史的某些重要方面。
为了突出近代建筑新鲜的、独特的个性,可大体上划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1)20世纪以前,西古建筑传入北京有:①基督教堂建筑;②乾隆时期欧式建筑;③清末宫廷洋风建筑;(2)20世纪初至20年代前,北京近代建筑形成有:①皇都禁地开放,现代市政建设开展;②近代风貌新区形式;③新式衙署及宫内事业建筑兴起;(3)20世纪至30年代:北京近代建筑走向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标志是一批受过专门教育的建筑师成为设计、研究的主持者,出现了一批成熟的建筑创作作品。建筑是物质和精神、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精神的、艺术的方面无疑是属于文化现象,因此,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观察,北京近代建筑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多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即急速变化的物质机能;新旧交融的典章风格;潜在稳定的民族心态。无疑这种机能、风格和心态对学习、借鉴、思考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有着历史意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