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olar fluids
极性流体
1.
Iwai, Margerum and Lu modified it to improve its representation for pure component liquid densities for polar fluids.
1980年Schmidt和Wenzel提出一个普遍化范德华状态方程,Iwai,Margerum和Lu对此方程加以改进,使极性流体的液体密度计算结果得到了改善。
2) polar fluid
极性流体
1.
Study on perturbation theory for polar fluids;
极性流体的微扰理论研究
2.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electroviscous effect of polar fluids on the friction factor for the laminar flow in microchannels,the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vailable in literature.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极性流体电黏性对于微通道内流动摩擦系数的影响,并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3) nonpolar fluids
非极性流体
4) mixed non-polar fluids
非极性混合流体
5) Micropolar fluids
微极流体
1.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icropolar fluids elastic lubrication with mixed friction in mechanical seal;
机械密封混合摩擦微极流体弹性润滑的数值模拟
2.
The basic line contact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EHL) equations for micropolar fluids we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micropolar fluids.
应用微极流体理论,考虑流体的可压缩性,建立线接触微极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方程,进行固液两相流体稳态流动弹流润滑数值分析,获得了润滑油膜压力、形状以及摩擦力分布,分析了微极参数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并与不可压缩流体结果进行比较。
3.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with micropolar fluids, the energy equation for micropolar fluids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icropolar fluids and the laws of conservation and conversion of energy.
为考察微极流体的热流体动力润滑特性,根据微极流体的基本理论和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推导了微极流体的能量方程;依据其润滑条件假设,得出了润滑条件下微极流体的能量方程的简化形式。
6) fluid limit
流体极限
补充资料:地磁极性转向年表
地质时期地磁场正、反向磁极持续和转换的时间表。早期主要根据正、反向磁化的熔岩标本的同位素年代测定获得。 近年来根据海底扩张说和瓦因-马修斯关于条带状磁异常的解释模型,已将地磁极性转向年表(以下简称地磁年表)延展到1.6亿年前。将所研究的沉积层或岩层的剩余磁化方向序列,与地磁年表相对比可用来确定沉积层或岩层的年龄。
根据熔岩测定建立的地磁年表 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岩石中约有一半是正向磁化,另一半为反向磁化,提示地球磁场曾经反复转向,即磁北极变为磁南极,磁南极变为磁北极。美国A.V.考克斯、R.R.多尔和G.B.达尔林普尔等,从世界各大陆采集熔岩标本,用同位素方法测定正、反向磁化的标本的年龄,于1963年发表了最早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此后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已相信地磁场的周期性转向是地球历史的一个基本特征。
根据陆上熔岩测定建立的地磁年表仅限于 450万年以来的年表(图1),它可分出4个主要极性期:布容正向期、松山反向期、高斯正向期和吉尔伯特反向期,每期中还有极性转向的短期事件。对于古老的岩石,由于同位素年龄测定的误差超过极性转向期或转向事件的时间间隔,所以此方法还不能建立比450万年更老的地磁年表。
根据深海沉积物磁性建立的年表 火山喷发具有间歇性,喷出的熔岩很难恰好在一种极性转向到另一种极性时被磁化。可是,深海沉积物经常是连续沉积,沉积物中所含的铁磁性矿物颗粒就在连续的沉积过程中受到磁化。这样,深海沉积物便提供了连续的地球磁场的历史记录,从中可以判断出一种极性到另一种极性的转变。1964年C.G.A.哈里森和B.M.芬内尔首先发现沉积物反向磁化的现象。1966年美国N.D.奥普代克和T.H.福斯特等查明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许多沉积岩心都具有正反向磁化层相互交替的完整顺序,把这些磁化顺序与地磁年表相互比较,可以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年表。据此还可以确定深海沉积层的年龄。
晚中生代以来的地磁年表的建立 由图1可知,陆上熔岩测出的地磁年表只回溯到400多万年前,在这期间所形成的磁异常条带只限于大洋中脊轴部附近几十到几百公里的范围。但有些海域条带状磁异常的宽度达数千公里。如果海底扩张的速率是恒定的,则根据 400多万年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可以将年表外推到条带状磁异常存在的整个范围,从而突破同位素测定岩石年龄所受到的限制。外推年表所采用的扩张速率是根据已知的近 400多万年的地磁年表与相应磁异常的宽度相对比计算出来的。根据远离脊轴的条带状磁异常的宽度,结合扩张速率可以确定相应极性间隔的时间,从而将地磁年表外推到中生代(1.6亿年)。
深海钻探为海底年龄和扩张速率提供了更多的资料,也使地磁年表得以不断完善。1977年J.L.拉布雷克等对晚白垩世和新生代的地磁年表作了改进,并和深海钻探所得到的生物地层年代对比,其结果是一致的(图2)。1975年R.L.拉尔森和T.W.C.希尔德改进了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图3)。由年表可见,大约16000~11000万年前,是地磁场频繁倒转时期,有关磁异常编号之前冠以M字;大约11000~8000万年前,是近3000万年的漫长正极性期,在此期间无条带状磁异常生成,形成磁静带;近8000万年来,又是地磁场频繁倒转时期。 研究意义 根据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和瓦因-马修斯的理论模式,再根据海底玄武岩块体的厚度和磁性,可计算出理论磁异常曲线,将理论曲线与观测曲线对比可以确定条带状磁异常的年龄,进而推断出大洋地壳生成的年龄及其演化历史。把深海地层的古生物年龄、同位素年龄和利用地磁年表得出的古地磁年龄三者相互对比,将有助于新生代的地质年代表和大洋地层学的研究。
根据熔岩测定建立的地磁年表 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岩石中约有一半是正向磁化,另一半为反向磁化,提示地球磁场曾经反复转向,即磁北极变为磁南极,磁南极变为磁北极。美国A.V.考克斯、R.R.多尔和G.B.达尔林普尔等,从世界各大陆采集熔岩标本,用同位素方法测定正、反向磁化的标本的年龄,于1963年发表了最早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此后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已相信地磁场的周期性转向是地球历史的一个基本特征。
根据陆上熔岩测定建立的地磁年表仅限于 450万年以来的年表(图1),它可分出4个主要极性期:布容正向期、松山反向期、高斯正向期和吉尔伯特反向期,每期中还有极性转向的短期事件。对于古老的岩石,由于同位素年龄测定的误差超过极性转向期或转向事件的时间间隔,所以此方法还不能建立比450万年更老的地磁年表。
根据深海沉积物磁性建立的年表 火山喷发具有间歇性,喷出的熔岩很难恰好在一种极性转向到另一种极性时被磁化。可是,深海沉积物经常是连续沉积,沉积物中所含的铁磁性矿物颗粒就在连续的沉积过程中受到磁化。这样,深海沉积物便提供了连续的地球磁场的历史记录,从中可以判断出一种极性到另一种极性的转变。1964年C.G.A.哈里森和B.M.芬内尔首先发现沉积物反向磁化的现象。1966年美国N.D.奥普代克和T.H.福斯特等查明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许多沉积岩心都具有正反向磁化层相互交替的完整顺序,把这些磁化顺序与地磁年表相互比较,可以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年表。据此还可以确定深海沉积层的年龄。
晚中生代以来的地磁年表的建立 由图1可知,陆上熔岩测出的地磁年表只回溯到400多万年前,在这期间所形成的磁异常条带只限于大洋中脊轴部附近几十到几百公里的范围。但有些海域条带状磁异常的宽度达数千公里。如果海底扩张的速率是恒定的,则根据 400多万年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可以将年表外推到条带状磁异常存在的整个范围,从而突破同位素测定岩石年龄所受到的限制。外推年表所采用的扩张速率是根据已知的近 400多万年的地磁年表与相应磁异常的宽度相对比计算出来的。根据远离脊轴的条带状磁异常的宽度,结合扩张速率可以确定相应极性间隔的时间,从而将地磁年表外推到中生代(1.6亿年)。
深海钻探为海底年龄和扩张速率提供了更多的资料,也使地磁年表得以不断完善。1977年J.L.拉布雷克等对晚白垩世和新生代的地磁年表作了改进,并和深海钻探所得到的生物地层年代对比,其结果是一致的(图2)。1975年R.L.拉尔森和T.W.C.希尔德改进了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图3)。由年表可见,大约16000~11000万年前,是地磁场频繁倒转时期,有关磁异常编号之前冠以M字;大约11000~8000万年前,是近3000万年的漫长正极性期,在此期间无条带状磁异常生成,形成磁静带;近8000万年来,又是地磁场频繁倒转时期。 研究意义 根据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和瓦因-马修斯的理论模式,再根据海底玄武岩块体的厚度和磁性,可计算出理论磁异常曲线,将理论曲线与观测曲线对比可以确定条带状磁异常的年龄,进而推断出大洋地壳生成的年龄及其演化历史。把深海地层的古生物年龄、同位素年龄和利用地磁年表得出的古地磁年龄三者相互对比,将有助于新生代的地质年代表和大洋地层学的研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