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氯甲酸-β-氯乙酯
1)  β-chloroethyl chlorocarbonate
氯甲酸-β-氯乙酯
1.
Synthesis of β-chloroethyl chlorocarbonate;
氯甲酸-β-氯乙酯的合成
2)  2-Chloroethyl p-toluenesulfonate
对甲苯磺酸-β-氯乙酯
3)  methyl monochloroacetate
氯乙酸甲酯
1.
With the yield of methyl monochloroacetate as evaluating standard,the synthesized condition of methyl chloroacetate was optimized 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
以氯乙酸母液和甲醇为基本原料,固载磷钨酸为催化剂,通过连续酯化的方法制备了氯乙酸甲酯;以氯乙酸甲酯的质量收率为基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的方法对酯合成的条件进行了优化。
4)  Methyl chloroacetate
氯乙酸甲酯
1.
The yield of methyl chloroacetate amounts to 72.
本文采用氯乙酸和甲醇酯化反应合成氯乙酸甲酯,讨论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产率、产品质量的影响。
2.
Then,using BF4 as solvent,3-(methyloxycarbonyl) tegafur was synthesized from tegafur and methyl chloroacetate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at 250 W for 18 min,and the yield was up to 82.
以氯乙酸和甲醇为原料,在无溶剂和250 W微波辐射10 min条件下,合成了氯乙酸甲酯,产率91。
3.
Methyl 2,6-dichlorophenoxyacetate is prepared with 2,6-dichlorophenol,sodium methoxide and methyl chloroacetate as raw materials.
以2,6-二氯苯酚、甲醇钠甲醇溶液和氯乙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了2,6-二氯苯氧乙酸甲酯。
5)  ethyl chloroformate
氯甲酸乙酯
1.
Pressurized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ic(pCEC)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analyze metabolites in normal and obesity rat urines with ethyl chloroformate derivatization.
利用氯甲酸乙酯作为衍生化试剂,建立了测定尿样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方法。
6)  Chloromethyl Acetate
乙酸氯甲酯
补充资料:氯乙酸酐

国标编号 81604
CAS号 541-88-8
分子式 C4H4Cl2O3;ClCH2COOCOCH2Cl
分子量 170.98 
 
无色至微黄色结晶,有刺激气味;蒸汽压 0.13kPa(67.2℃);熔点46℃;沸点217.0℃;溶解性:溶于氯仿、乙醚;密度;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主要用途 用作中间体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喉及支气管的痉挛、炎证、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接触后出现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面具。必要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