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胶质和沥青质
1)  resin and asphalt
胶质和沥青质
2)  Resin and asphaltene
胶质沥青
3)  bitumen resin
沥青胶质
1.
bitumen resin, upon crude viscosity, viscosity, temperature property and rheology of heavy oil analog samples are analyzed for the reasons causing its high viscosity, then to provide basis for economical transmission.
基于金属杂原子及其赖以存在的载体———沥青胶质对原油粘度的绝对贡献 ,测定了稠油模拟油的粘温特性及流变特性 ,分析了稠油高粘度的实质 ,为稠油节能降耗输送提供依据。
4)  gum asphalt
胶质沥青质
1.
The wax content,gum asphaltic content,mechanic impurities and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in aging oil are analyzed.
对老化油中的含蜡量、胶质沥青质含量、机械杂质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老化油对电流、电压的影响程度。
5)  pectin-bitumen content
胶质-沥青质含量
1.
A one-dimension two phases flooding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the viscoelastic heavy oil displacement,which considers the two factors of temperature and pectin-bitumen content and is solved with numerical method.
在粘弹性稠油一维两相驱替数学模型基础上,考虑影响稠油松弛特性的两个因素:温度和胶质-沥青质含量(体积分数),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松弛特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水驱稠油的影响。
6)  basis bitumen and modified bitumen
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
补充资料: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把物体的性质分别为基本的、第一性的质和派生的、第二性的质的物性理论。流行于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它发端于古代希腊的原子唯物论,集中体现于R.波义耳和J.洛克关于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学说。
  
  在古代希腊罗马时期, 以德谟克利特、 伊壁鸠鲁(见伊壁鸠鲁和伊壁鸠鲁学派)、卢克莱修为代表的原子唯物论者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原子只具有形状、大小的特性《伊壁鸠鲁另加上"重量"的性质),物体的其他特性则是原子组合为物时,由于有数量和排列次序的差异而派生出来的,至于颜色、滋味等则是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原子在人的感官上的表现。这种物性理论是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学说的早期形式。
  
  到17世纪,以G.伽利略、波义耳、I.牛顿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和以R.笛卡尔、P.伽森狄、T.霍布斯为代表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原子论。他们按照近代机械力学的观点,把物体的广延看成物质的本质,用物质微粒的机械性能和空间组合形式去说明自然物的一切特性。波义耳在《从微粒哲学看性质和形式的来源》一书中用这种机械论的自然观去说明物体的各种物理、化学特性,并首次提出了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概念。他认为一切物体都是分子的组合,而分子则是广延的、可分的、不可入的实体。他把广延、不可入性、运动、静止、组织等称为"第一性的偶性",它们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原始性质;颜色、声音等属于"第二性的偶性",是物质分子由于形状、体积、运动以及空间组合形式不同而作用在感官上的不同表现。
  
  洛克接受了波义耳的 "微粒哲学" 和两种性质的概念,把它发展为一种相当完整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他把物体的结实(即不可入性)、广延(形状、体积)、可动以及物质微粒组合为物时的数量和组织结构称为物体的第一性的质,把由此而派生的使他物发生变化的能力以及在我们感官上产生颜色、声音、气味、滋味和冷热、硬软等感觉的能力称为物体的第二性的质。第一性的质是物体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所固有的,第二性的质则决定于不同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微粒组合为物时的空间组合形式和数量关系。因此,第一性的质是物体的基本性质,是决定物体其他特性的"实在本质",而第二性的质则是被它所决定并依附于它的次级特性。从认识论看,物体的两种性质都是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和观念的能力,但第一性的质与其所产生的感觉完全相似,第二性的质则与其所产生的感觉完全不相似。两种性质学说不仅集中体现了洛克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而且为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提供了物理方面的说明。在洛克的哲学体系中,两种性质学说占有重要的地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