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左泮托拉唑钠
1)  (L)-pantoprazole sodium
左泮托拉唑钠
1.
Objective To prepare and control the quality of(L)-pantoprazole sodium for injection.
目的制备注射用左泮托拉唑钠,并制定其质量控制方法和相关标准。
2)  (-)-pantoprazole sodium
左旋泮托拉唑钠
1.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and related substances in (-)-pantoprazole sodium enteric-coated pellets by HPLC;
HPLC法测定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3)  pantoprazole sodium
泮托拉唑钠
1.
Study on compatibility of pantoprazole sodium for injection with four kinds of infusion solutions;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2.
The recovery test of Aspergillus Niger in Pantoprazole Sodium Medicines;
泮托拉唑钠中黑曲霉的回收试验
3.
Determination of drug release from Pantoprazole sodium enteric-coated capsule by HPLC;
HPLC测定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的释放度
4)  pantoprazole
泮托拉唑钠
1.
Contrast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Domestic Pantoprazole and Imported Omeprazole in the Preven-tion of Stress Ulcer in ICU Patients and the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国产泮托拉唑钠与进口奥美拉唑钠预防ICU应激性溃疡的疗效对比及成本-效果分析
2.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pantoprazole and omeprazole in treating peptic ulcer.
方法:将56例经内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静脉滴注泮托拉唑钠40mg,对照组28例,静脉滴注奥美拉唑钠40mg,均为2次/d,疗程3~5d,此后两药均改口服,20mg/次,1次/d,连续4周。
3.
OBJECTIVE To prepare sustained release and enteric coated pellets of pantoprazole-Na(PAZ-Na) with Eudragit as coating material, and study the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icromeritics.
目的以丙烯酸树脂(Eudragit)为包衣材料,制备泮托拉唑钠(PAZ-Na)肠溶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性能以及粉体学性质进行考察。
5)  S-(-)-pantoprazole sodium
S-(-)-泮托拉唑钠
1.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new method to prepare S-(-)-pantoprazole sodium.
目的改进S-(-)-泮托拉唑钠的合成方法。
6)  Pantoprazole Sodium Tablets
泮托拉唑钠片
1.
Improvement of Coating Technology of Pantoprazole Sodium Tablets
泮托拉唑钠片的薄膜包衣工艺改进
补充资料:左拉,┵.
      法国作家。1840年4月12日生于巴黎。父亲是意大利人,母亲是希腊人。7岁丧父,19岁开始《懒⒛鄙?862年进阿舍特书局当打包工人。从此开始文学生涯。
  
  从长篇小说《黛莱丝·拉甘》(1867)开始,左拉就力图在小说创作中贯彻自己的自然主义文学主张。为研究"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他又用25年时间写了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巨型系列小说《鲁贡马卡家族》。继而,左拉又写了长篇小说三部曲《三城市》以及四部曲《四福音书》的前3部。1902年9月死于巴黎。
  
  左拉在戏剧理论和戏剧创作实践方面都多有贡献。
  
  他最完整的戏剧理论著作,是1881年出版的《戏剧中的自然主义》。这部长篇专著分"理论"和"范例"两大部分,对服装、 道具、布景、 演员和悲剧、正剧、哑剧、轻歌剧等作了分门别类的论述。全书第一章题为《自然主义》,集中地阐明了左拉对于戏剧艺术的自然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他指出半个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戏剧已经过时,应该由革新的戏剧取而代之,就像它当年取代古典主义悲剧一样。左拉宣称"只有自然主义适应我们今天的社会形态"。他的自然主义戏剧观,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①"选择现代的背景",全面展现时代生活;②选择习见的、平凡的题材和人物;③重在表现精心研究过的人物性格,进行"对人物心理与生理的独一无二的研究",如实地展开情节,并掀起人物的情欲与感情。这是左拉的自然主义美学纲领在戏剧艺术上的具体运用。
  
  
  左拉充当了自然主义戏剧理论上的开路人,也在自然主义戏剧的创作实践上做出了长期的努力。19世纪60~70年代,他独立完成了好几部剧作,大部分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而成的,主要的有《玛德莱娜》(1865)、《丑女》(1865)、《马赛的秘密》(1867)、《黛莱丝·拉甘》(1873)、《拉布丹家的继承人》(1874)、《玫瑰花蕾》(1879)等。1885~1888年间,他与轻歌剧作者威廉·布斯纳克合作,把自己的《鲁贡马卡家族》中的《小酒店》、《娜娜》、《家常事》、《巴黎之腹》、《萌芽》等主要作品搬上了戏剧舞台。后来,他又与音乐家阿尔弗雷德·布吕诺合作,写成剧本《梦》(1890)、《磨坊之役》(1893)、《麦西多尔》(1897)、《暴风雨》(1901)等。这些剧作都取材于现实生活。通过这些剧作,各种各样的社会底层人物登上了戏剧舞台,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矛盾和斗争、无产阶级的非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庸俗的小资产者的市井生活、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悲惨景况一一展示于戏剧舞台。虽然存在着追求生理学结论、刻意模仿琐细的"生活真实"等弊端,但左拉的戏剧尝试向现实主义戏剧趋近了一步。
  
  左拉的戏剧理论和创作,在当时的法国掀起一股自然主义戏剧的热潮,对19世纪80~90年代以G.豪普特曼为代表的德国自然主义戏剧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